“每家每户的粮食都满了仓。”回忆丰收景象,唐发春喜上眉梢。
通过苦干,大茅坡人不再过苦熬的日子。吃饭不用愁了,但手头不宽裕的窘境又摆在了面前。创造了“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精神的大茅坡人,眼界宽了又走出一条实干之路。
2006年,康礼祥率先种了5亩绿茶,2010年卖鲜叶收入1500多元。
看到康礼祥发了茶叶财,村民“红了眼”,纷纷种茶。截至目前,鹿渡村茶叶面积达5000多亩。
老书记唐发春把1.5亩绿茶留转给了米仓山茶叶集团,自己还有2亩黄茶2亩绿茶。“年龄大了,鲜叶摘不赢。”鲜叶卖了4000元后,唐发春开始手工炒茶。他在成都工作的儿子,就喜欢喝老爷子的手工茶。“手工炒了10多斤,全都寄去了。”
“今年我摘了头茬黄茶,卖了2000多元,就和老公去太原打工了。”“铁娘子”康怀贵说,受疫情影响,今年的钱没有往年好挣,但也挣了8万元。手头有了钱的大茅坡人,把平常日子过成了诗和远方。
康礼祥家有八姊妹,因为穷,考上初中的他只能回家挣工分。吃了没文化的亏,康礼祥把希望倾注在儿孙身上。如今,他的一个孙女读本科,一个孙女在旺苍中学读高三。
康怀贵早就住上了一楼一底的小洋房,且圈舍灶房火屋厕所全是分开了的。
围炉话慧干:文旅饭端上餐桌
三十年前,鹿渡村干部群众投工投劳,走“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之路,在大茅坡决战四个冬春,将乱石嶙峋、瘠薄的土地砌石墙 25 公里,坡改梯525亩。
大茅坡改土,不仅改出了好地,还留下不灭的精神财富——宁愿苦干,不愿苦熬。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12月2日,寒风大作。记者再次深入高阳镇采访。“雕塑再往后移,靠近大石头。这两块大石头是天然的宝,可不能破坏了。”大茅坡 AAA 景区建设现场,任刚强正和施工人员交流。展示区正在安装文化雕塑。雕塑场景一个是萧山“围海垦田”雕塑,一个是大茅坡改土雕塑,造田改地,正好精神相通。鹿渡村支部书记王宏国很兴奋,
今年村上AAA级景区和大茅坡精神展览馆两大项目上马,年底就将竣工。
景区建好了,客人从哪里来?在唐发春温暖的火炉旁,记者询问镇干部。“通过承接干部培训、学生教育、社会散客,全方位招引文旅客流。”任刚强胸有成竹。具体而言,与市委党校联合在大茅坡共建“三个基地”——教学基地、实践基地和调研基地,吸引干部培训客源。依托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四川米仓山茶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大茅坡茶叶生产基地和米仓山博艺园,积极创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基地,吸引学生教育客源。通过针对不同时节、不同群体的精准宣传,吸引社会散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