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网站二维码

点击加入广元市质量品牌协会
服务指南
通知公告
协会动态
品牌人物
品牌故事
行业资讯
会员风采
今日聚焦
品牌视点
品牌管理
爱上广元造
党建园地
网站首页
品牌观察:方便食品行业迎四大变局
来源:中国经济网 | 作者:品牌广元 | 发布时间: 725天前 | 2680 次浏览 | 分享到:

“变局之下,方便食品行业已经整体进入强化核心竞争力,凸显各自的优势、个性和价值的升级提质期,抵御风险的实力增强,行业趋向成熟和稳健。”在11月30日线上方式召开的第二十二届中国方便食品大会上,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名誉理事长孟素荷教授在“变局之下的发展与创新——2021-2022年中国方便食品产业发展解析”的大会报告中对中国方便食品产业进行了解析,预判行业今后发展的风向。

 

孟素荷指出,压力之下的方便食品行业呈现四大变局,一是行业增容、边界扩大、新的增长曲线形成;二是利润率处于低线;三是品类结构变化深刻;四是健康特征日益鲜明。孟素荷表示,中国方便食品行业的四大变化,深刻地勾勒出行业发展的现状和困局。

 

方便面行业:行业“换档”低速运行 企业创新高质发展

 

孟素荷分析,我国方便面行业的发展正由三种方式向前推进。一是大企业以“迭代创新”为主——从单品到大单品系列,由单品到组合。红海的高端竞争主要以康师傅、统一等大企业的“迭代创新”为主,大单品作为支撑企业的骨架,对其进行从单品到系列的迭代创新,以保持行业主体的稳定。二是区域美食成“品类间重构”的主体和产品创新的活力源。螺蛳粉、拉面说、白家及甘肃鑫益等中小企业,吸纳区域美食和加工方式,自成一派,形成若干“微蓝海”。三是用颠覆性创新,拓展第二“赛道”。今麦郎蒸煮面的自主创新,对方便面进行从工艺到装备的颠覆性创新,破解了行业对棕榈油长期依赖进口的行业发展瓶颈,其“0油”的健康属性符合市场期待,为冲出行业的红海竞争,拓展了第二条“赛道”。

 

孟素荷表示,面对诸多不确定性,方便面行业整体上处变不惊,专注地做好自己的事。头部企业的竞争力与差异化发展格局初步显现。中小企业从一味追求市场占有率到追求利润和现金流。

 

挂面行业:小企业滋润、大企业顽强

 

孟素荷认为,从整体来看,挂面行业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起伏较大的行业,最主要的矛盾是产能结构性过剩。疫情初期被放大的需求,刺激各生产企业于2020年加大了产能和库存已达到700万吨的饱和。但2021年疫情防控常态化对物流的影响,阻滞了大企业大量库存的消化,前期在市场竞争中失利的中小企业,重获喘息和发展机会,并新增了200万吨以上的产能。

 

对于挂面行业当前发展情况,孟素荷指出,一是大企业全国扩张的计划被按下“暂停键”,掉头向内强化管理,节奏趋稳;二是企业加速了对新产品的开发和新技术应用,“微发酵活性面条”技术形成重大突破,各企业寻找差异化优势,布局线上;三是重庆小面、空心挂面、兰州手工挂面等中华特色挂面/半生鲜面获发展良机,力图通过线上销售延续成长势头;四是挂面的装备创新向中国传统面食发力,向精细化发展。同时值得关注的是,在挂面规模化生产的道路上,国内机械装备企业通过不断探索、自主研发实现了“中国式创新”,助推挂面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速冻食品行业:产品重构及创新加速 抢占预制食品的制高点

 

在方便食品家族中,速冻食品近三年的发展相对平稳,并在当前市场需求下,扩大、延伸了消费习惯。孟素荷指出,行业持续数十余年对B端市场和团购业务锲而不舍地突围,完成了对预制调理食品产业链条的梳理,新产品从工艺到装备的研发生产和市场布局,构成了行业在迎接预制菜风口时乘势而起的整体优势。2021-2022年,速冻食品行业以传统“老三样”为主的品类内重构提级;以预制调理食品为基础,抢占预制菜“高地”的“双轮战略”开局良好,已形成并驾齐驱的发展势头。

 

在传统赛道中, 产品重构及创新加速,细化市场。水饺馄饨、面点、汤圆“老三样”依旧稳占半壁江山,预制菜构成速冻食品行业新的增长曲线。基于速冻食品业成熟的产业链安全体系、精良的装备、雄厚的资金实力及对B端、C端市场的运作经验,同时今年3月正式实施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速冻面米与调制食品》,成为速冻食品业自身发展及进军预菜领域的稳固依托。速冻食品企业已构成预制菜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第一方阵”。

 

孟素荷提醒,从调理食品到预制菜,2022年速冻食品行业在市场和资本的风口下,已成热点,但诸多科学问题亟待破解。

 

风味配料行业:为中国食品创新“添味” 为预制菜等新生行业提供支撑

 

方便食品行业的创新为风味配料行业打开了新的生长空间。行业前期的创新成果,又成为预制菜等新生行业快速发展的支撑力量。行业整体抗风险意识增强,多元化发展思维愈发增强,业务领域逐渐由B端为主,向BC共振的新模式转变。发展方向更加多元化,更加自如。孟素荷建议,未来,还需持续夯实风味配料的科学根基,加速与“大餐饮”的深度对接,加速对C端产品的开发。同时,掌握“单体”向“复配”的核心技术,用多种形态还原和再现各地方传统风味,形成“中国风味”的载体。孟素荷谈到,天然风味配料已进入预制菜的快车道,她建议行业要找准需求,高水平切入。

 

预制菜行业:要以科技赋能产品研发创新 夯实四大科学基础

 

孟素荷以今年的“土坑酸菜”事件为例分享了自身对食品安全的思考。她认为,该事件反映了中国食品安全最脆弱的链条——农产品原料的安全,她建议将产业链安全的链条向前延伸,加大工业对农业的反哺,将成为方便食品企业发力的重点。加工企业、装备企业联手投入全链条的系统自主创新,并将产业链安全管理的规范与标准链条前移,以实现工业对农业的反哺。

 

孟素荷以此为例,谈及当前发展火热的预制菜行业。在她看来,预制菜在中国的发展绝不是厨房的放大和资本的狂欢。从餐饮到工业,需要跨越产业链安全-风味标准化还原-专用装备的创新-标准建设-冷链物流的多道门槛。当菜肴从厨房进入标准产品时,实际上就已经跨入工业化的第一道门槛,安全风险和供应链建设是悬在预制菜产业上的“两把剑”。行业需要逐一破解这些问题。对此,她建议预制菜行业要以科技赋能产品研发创新,夯实标准建设、供应链梳理、风味真实还原和专用装备自主创新等四大科学基础,方能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