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品牌过度沉迷于品牌间跨界联名,品牌形象容易变得模糊。就像一个班级中,和很多同学都保持友好的“老好人儿”,大家的印象未必深刻;反倒是那些有鲜明个性的同学,在毕业之后还经常被大家提起。品牌联名也一样,一个品牌不能既泼辣又温柔,既运动又懒宅,既性感又保守。一旦成为联名万金油,品牌本身的光芒就会被掩盖。
对于创新品牌来说,小投入大热度的跨界联名依然是有效的传播手段,也是性价比比较高的手段。对传统品牌来说,加入创新元素、激发品牌活力,成为品牌年轻化的不二法则。跨界联名仍是值得深挖的营销模式。
你有没有发现,食品行业最近几年不少“活久见”的产品,都出自联名?花露水味的鸡尾酒、酸辣凤爪味的果汁茶、螺蛳粉软欧包……新奇味道不断挑战我们的味蕾;CP双方也越来越突破想象,杜蕾斯×喜茶、红牛安奈吉×雅迪、小度×CoCo……
以上这些案例,可没少上热搜。联名天生自带 “热搜体质”,更容易带来话题热度。快乐柠檬此前与大白兔联名的奶茶,消费者要排队4个多小时,价格更是被黄牛从20元炒到70元。该事件被三联生活周刊、南方周末、都市快报等媒体相继报道,引发了网友的关注讨论。
但随着联名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联名也出现了内卷。故宫等文创IP被过度使用,消费者不再因为是故宫联名款而买买买;本该是极具创意的联名变了味,更多是简单粗暴地吸眼球。“洗洁精味”的气泡水(白猫洗洁精×酷氏苏打水)、刷牙一嘴辣的牙膏(小龙坎×冷酸灵)、“炸鸡洞洞鞋”(肯德基×Cross)……轻则让人摸不着头脑,重则引发公关危机。喜茶与杜蕾斯的联名海报,就因为文案低俗引发消费者的反感,最终品牌公开道歉,并删除了相关物料内容。
当新鲜感被逐渐消磨,妄图以联名形式“割韭菜”越来越难。于是,一边是“联名失灵”的声音出现;一边是品牌们依旧热火朝天地“组CP”。
食品界向来是联名圣地,究竟该如何看待跨界联名营销?本文重点结合食品行业跨界营销案例,探讨以下几个问题:
内卷压力下,联名究竟还能否承担营销重任?
品牌如何评估、判断一场联名的潜力?
联名内卷,品牌如何“出圈”?
01 究竟什么是“有效联名”?
一个成功的联名营销,要充分挖掘各自优势,通过产品创新和话题传播,达到1+1>2的影响力效果。否则的话,联名就成了“无效营销”,不能挠中用户的痒点或爽点,联名产品让消费者百思不得其解,文案低俗引人反感,轻则营销部门达不成业绩KPI,重则影响用户对品牌认知。
究竟联名还能否承担品牌的期望值?
我们先前置一个结论:目前,“有效联名”依然是品牌营销的重要方式之一。
有效联名中,品牌可以利用对方的品牌影响力与消费群体,来拓展自身品牌影响边界,放大品牌的优势或者改变用户对品牌的认知。成熟品牌可以借助和网红、潮流品牌合作来为品牌增加活力。比如当泡泡玛特的盲盒成为年轻人眼中的网红时,好利来、娃哈哈、德芙等品牌争相和泡泡玛特推出各自的盲盒联名款产品,让买食品变得和拆盲盒一样充满惊喜。
蒙牛纯甄去年曾和轻奢品牌MOSCHINO联名。MOSCHINO品牌的轻奢形象,让纯甄潮、酷的形象得到进一步的巩固,进一步拉高用户的好感度,帮助品牌抢占目标消费者的高端酸奶心智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