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一些商家表示,第二波的优惠力度不会比第一波大太多,“如果第二波让利过高,第一波购买的消费者会心里不平衡,因此商家不会在价格上有明显的起伏。”
对于新锐品牌来说,“双11”有两波高峰期不失为一个好事情,它能让一些新品牌减少“试错成本”。周贤朋认为,往年“双11”是一锤定音,11月的销售全都赌在11日一天,现在销售节点提前,对商家来说,可以及时调整销售中的不足,在“双11”当天再冲一波。
第一波销售结束后,周贤朋发现店铺营销设计上还是出了点小Bug,今年天猫“双11”的300减40活动,同事在产品页面上更新主图时,在下方写的优惠价格里,把40元的价格也算进去了。但实际上,300减40是有门槛的,并不是每个产品都参与,有些消费者结账时,发现价格并没有产品页面上介绍的那么低,就找到客服询问。
店员们立刻发现了问题,进行纠正。周贤朋认为,这种经验不足导致的问题,在第二波之前就可以解决,对接下来的促销活动和品牌声誉都是一个保障。
在周贤朋看来,“双11”就是各大商家“秀家底”的时候,这个时候,拼的不仅是价格,而是设计、美工、摄影、运营、服务等全方位的比拼。如何在有限的屏幕页面让“双11”销售规则简单易懂很重要,他发现,一些成熟的大品牌在这方面很有经验。
针对今年“双11”的特征,李雅丹所在的公司把“双11”的销售目标调整成两个阶段,她告诉记者,之所以这样划分,是考虑到,大部分消费者还会延续多年的消费习惯,集中在“双11”这天抢购。
李雅丹发现,两波销售高峰的确可以对消费形成二次刺激,但企业也会遇到一个困扰。有的品牌用户已经在第一波下单,第二波销售节点,不大会二次购买。因此,如何挖掘第二波的潜在消费者,成为商家要费心思考的事情。
两波销售周期的背后,公司在预算的使用分配上也需要重新谋划。“以前‘双11’的预算只需要发力在一波销售周期上,现在两波销售节点就要考虑广告如何投放。”李雅丹表示,以往为了迎接一次销售峰谷,只需要在“双11”前几天开始广告投放,但是现在有两个销售节点,广告投放次数无疑也会增加。
也有商家担心,两波销售节点可能对消费有促进作用,但长期来看,可能会使消费者对“双11”的概念变得模糊,“毕竟‘双11’当天下单抢购的仪式感还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