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组数据,今年很多人在传:
全国约有90%以上的人没有喝过星巴克
50%以上的中国人没有喝过农夫山泉
12亿人没有出过国
10亿人没有坐过飞机
……
乍一听着实是非常震人心魄,这些看似反常的数据,为的是证明一个简单的结论:中国的未来蕴藏着巨大的商机。
哎,很新奇,以前没听过哟,很多人随手就转出去了,一波又一波的传播就来了。
这样的数据,有两个致命的问题:一是没有考虑竞品、替代品的占有率,二是用无效人群充人数。
以农夫山泉为例,有小7亿人喝过,已经是海量,国民超级APP微信也才破10亿用户(可能还包含一人多号的重复数据),怡宝、康师傅、百岁山、昆仑山、娃哈哈等品牌有自己的死忠粉,你抢不走,还要防止他们抢自己的粉丝。有些人他们只喝依云、巴黎水等高端水,普通饮用水人家根本不用。我老家在农村,农村人基本就不买水,喝的是井水,而中国农民有5.6亿。
很多产品的数据,没有剔除一人重复购买,而老人、未成年人等占比很大的人群,并非很多产品的目标人群。
上面这些唬人的数据,就是一种很常见的数据局,只是你稍微一细想,就能看出其中的破绽。
营销里,数据用好了是劝人买买买的武器,用不好就是骗局。
第一种数据局,用巨大的数据调动用户的从众心理。面对巨大的数据,人们会下意识从众,你一定想到了这个广告画面——
一年卖出七亿多杯,杯子连起来可绕地球两圈
这样的数据,哪怕是来自第三方,有时候也令人生疑。
加多宝曾经打出“中国每卖出10罐凉茶7罐加多宝”,就被王老吉干到了法庭上,落得个不正当竞争虚假宣传的判罚。
把撼人的数据放进广告,毫无疑问是提高转化率的杀手锏。普通老百姓不会研究量大和质好是不是一回事,他们更相信量大等于受欢迎。
类似的广告就不断出街,打出“一年接待545万顾客”的徐记海鲜,算实在的,乡村基干脆把复购人次算在内,它们的广告数据是“一年接待超过一亿人次”。
像这些数据,大到用户无法验证,质疑声总是如影随形。
有一点却不可否认,能够验证的数据,出现在广告中,是最无懈可击的表达,很容易取得用户的信任。
第二种数据局,反向操作,用微观可证可感的数据打爆卖点,从而快速获得用户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