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农田,守土尽责,扎根水稻培育47年,孜孜不倦育良种,将种子牢牢攥在手里,为粮食安全呕尽心血。”在水稻培育这条路上勤勤恳恳走了47年的陈定全是名副其实的“稻田守望者”,这份颁奖词,更是他一生扎根农田的真实写照。
2月25日,记者走进位于昭化区卫子镇新荣村的“王家贡米”研究所,在面积超200亩的研究所里,见到了年过古稀的陈定全。清理配种、浇水、培肥……他头发花白,带着老花镜,专注地为3月的播种做准备。整个人丝毫不显吃力,只让人感觉精神矍铄,坚定且有力量。
去年十月,陈定全荣获2023年第三季度敬业奉献类“四川好人”称号,实际上,他所获的各类荣誉已不计其数。
“深耕农田,守土尽责,扎根水稻培育47年,孜孜不倦育良种,将种子牢牢攥在手里,为粮食安全呕尽心血。”在水稻培育这条路上勤勤恳恳走了47年的陈定全是名副其实的“稻田守望者”,这份颁奖词,更是他一生扎根农田的真实写照。
将种子牢牢攥在手里
“小时候感受过饥饿的痛苦,更希望大家都能吃饱饭。”年幼时饿肚子的场景记忆犹新,陈定全深知有一碗饭吃对老百姓有多么重要,于是长大后便一心扑在老百姓的“饭碗”上。
1977年,陈定全从绵阳农业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当时的卫子人民公社担任农技站站长,自此几十年如一日从事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致力于粮油新品种和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的研究推广;1981年至1991年,他通过农业新技术新产品推荐会尝遍了来自全国各地500多种大米做的饭的味道,对大米的品质了如指掌。
值得一提的是,不论是基层推广,还是外出交流,陈定全总会随身携带一小袋大米,这是来自他的家乡卫子镇的王家贡米。
卫子镇是“王家贡米”的核心产区,距今已有1300多年种植历史,“王家贡米”有“远不见而闻其香,食之而大悦”的美誉,曾受唐朝女皇武则天喜爱,特赐名并流传至今。
“王家贡米”由于产量低,加之当地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一些稻田出现撂荒现象。与农民和水稻打了一辈子交道的陈定全敏锐地意识到,只有通过现代育种技术培优“王家贡米”品种,才是提高“王家贡米”产量的关键所在。
孜孜不倦育良种
2014年,退而不休的陈定全利用两年时间,花光自己所有积蓄,跑遍10余个省市水稻育种科研单位,搜罗到30余份水稻种质资源,在自家承包田里进行水稻育种工作。
简陋的研究条件、上千次的失败,丝毫没有动摇他研究育种的决心,“退休了还下田种地,不会‘享福’,自讨苦吃。”村民的闲言碎语没能击垮他,反而更加坚定了他的信念。
2017年,经过上千次的试验,他终于成功选育出了米粒细长、色泽晶莹、香气独特、口感舒适、清香带甜的“王家贡米1号”和“王家贡米2号”两个不同熟期的品种。同年4月,在昭化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昭化区特种粮油技术推广“陈定全工作室”成立,专门从事王家贡米品种选育和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