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网站二维码

点击加入广元市质量品牌协会
服务指南
通知公告
协会动态
品牌人物
品牌故事
行业资讯
会员风采
今日聚焦
品牌视点
品牌管理
爱上广元造
党建园地
网站首页
品牌观点:民俗旅游如何激发文化韵味
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 作者:品牌广元 | 发布时间: 905天前 | 3990 次浏览 | 分享到:
而今,旅游者已不满足于观光度假式的旅游,而更注重体验不同的异质文化,民俗旅游的地域性满足了旅游者异域体验需求,使游客能够获得原始的文化享受。各类民俗特色旅游层出不穷的当下,如何使当地借助民风民俗迅速发展起来,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是当下城市与乡村都在思考的问题。

受今年上半年疫情,各地加强疫情防控、科学精准实施跨省旅游“熔断”机制,今年端午假期,家庭游、自驾游、近郊游持续升温,民俗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等成为旅游热点。端午节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其蕴含的丰富民族文化更是让这个假期的民俗活动备受关注。

 

全国各地都结合当地特有的民风民俗,举办形式多样的民俗活动来传承传统节日文化,以浓浓民俗风情吸引游客,丰富市民、游客的假日生活。

文化新宠,民俗活动成绩亮眼?

甘肃省博物馆举行“陇韵粽香·丝路文明--我们的节日·端午”线上主题直播宣传活动,让广大群众在活动中品味端午节俗内涵。定西市举办“喜迎二十大 非遗过端午”暨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非遗展演、文创展销、传统名优小吃、万人品粽子等活动,吸引大量群众参与。

 

江苏各地纷纷策划推出龙舟赛、包粽子、挂艾草、制香囊、编彩绳等端午传统民俗文化体验项目,如连云港石梁河非遗购物节、泰州凤城河国潮盛典展演、盐城九龙口沐兰祈福、徐州马庄中药香囊香包制作展示等,深受游客喜爱。

 

四川眉山槽渔滩镇地处青衣江畔,至今保留了很多传统的端午习俗。假期里,除了包粽子、点雄黄,当地还举行了采夏茶、挖竹笋等民俗活动。游客们挎上背篓穿梭茶园,采嫩芽、挖苦笋,感受别样的风土人情。

 

湖北省图书馆、宜昌市图书馆、秭归县图书馆联合甘肃省西宁市共同开展了“文化溯源品味端午记忆”2022年端午节主题活动;西宁市文化馆还结合时事,录制了《绿粽·绿码--共同守护青海人的端午绿》访谈节目。

 

树立意识,积极向上定调发展方向?

 

刚刚过去的端午节里,诸多传统民俗寄托着人们祈福平安、驱邪消灾的美好愿望,也唤醒着烙印了千百年的华夏民族集体记忆,不只是节庆期间,受全面复兴传统文化的方向影响,各地因传承文化、发展旅游的需求,纷纷办起各式各样的民俗节、民俗季。但有的活动热热闹闹,影响力辐射周边地区;有的活动虽然背靠优秀文化、秀丽山水,却缺乏人气、口碑欠佳。

 

我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灿烂文化、民俗风情。不同的民族风俗存在着较大差别,就算是同一民族的不同地域,民俗也是不尽相同的。就是这种不同民族间民俗的差异性,吸引了无数的外来游客,而这也是游客重要的游览内容之一,如各地端午节的龙舟赛、云南傣族的泼水节、广东春节花市等。

 

但传统文化与旅游产品的相容注定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在地域和文化的协调发展中,只强调开发而没有保护意识,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或因此而一味迎合游客的猎奇心理,使民俗过度商品化。例如西双版纳建设的民俗风情村,在村寨中有不少精心打扮的美丽少女,热情的欢迎游客到当地特有的民居参观,体验傣族原汁原味的吃穿住,但当游客进入民居参观时,少女会称其行为是“入洞房”,入了洞房就要给嫁妆钱,不给就不能出门。这不仅是对当地民俗文化的破坏,也是对当地旅游产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背离,破坏了民俗文化的原真性,致使民族民俗传承出现文化变异,形成不伦不类的文化产品。

 

民俗不俗,多层次激发乡土创造力?

 

而今,旅游者已不满足于观光度假式的旅游,而更注重体验不同的异质文化,民俗旅游的地域性满足了旅游者异域体验需求,使游客能够获得原始的文化享受。各类民俗特色旅游层出不穷的当下,如何使当地借助民风民俗迅速发展起来,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是当下城市与乡村都在思考的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叶涛表示:“民俗旅游是民俗与旅游的结合,是以民俗事象为主体内容的旅游活动。民俗与旅游历来就有不可分割、血肉相连的密切关系。观风察俗、考察民间文化艺术,历来就是旅游的重要内容。”

 

民族民俗文化应使旅游产品体验化。由于民族民俗文化具有原始性、纯真性和异质性特征,游客对于民俗的需求更偏向亲身参与和融入,而不是将形式与内容的重点放在学习知识和浏览景致上。当游客通过参与民俗旅游,置身于当地的民俗环境之中,不仅能够体会到新鲜事物带来的情感享受,还能接触到当地热情的居民,获得内心的愉悦。

 

利用不同的形式与主题使民族民俗文化旅游活动丰富化。民族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广泛存在于民间物质文化、社会组织、意识形态和口头语言中,包括民俗风情、生活习惯、生产方式、居住环境、节庆典礼、宗教信仰、传统服饰、民间艺术、烹调技艺、工艺特产、音乐歌舞等,而这与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是相一致的,在保留文化的同时以创新手段打造旅游拓展新六要素商、养、学、闲情、奇所衍生的旅游产品和业态。

 

民俗文化根植于当地人的生活中,具有广阔而深厚的群众基础,旅游者每到一处地方都能欣赏到不同的景致,体验不同的生活。能够以民俗旅游带动商业贸易活动,也将成为助推旅游向深层次发展的优秀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