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疫面前,往往有着大机会。
就像这两天,网上流传的“没有非典就没有淘宝”:
2003年的时侯,阿里一个姓宋的员工去广州参加商品交易会,不幸感染非典被隔离。马上,阿里巴巴所有工作人员,包括马云在内,全部隔离。
但马云很早就有远见,在非典在广东肆虐的时候,就有了预案,一旦被隔离,就全员在线办公。
马云为此还找了杭州市政府的宣传部门,找了杭州市的电信公司,请求支持。因为马云知道: 如果阿里面向一场灾难性的隔离时,阿里不能垮。
随后,马云又做出一个重要决定: 阿里的业务由to B转向to C。
当时董事会都觉得不可能,因为那时的阿里,只是一个仅仅成立4年的创业公司。但马云认为是时候转型了,于是力排众议,要去建立淘宝。
因为董事会不同意,马云秘密搞了一个小团队进行淘宝的研究。
5月10号淘宝上线,打开页面,上面就写着纪念在非典时辛勤工作的人们。后来,马云把5月10日,定为阿里日。
其实当时,很多倚重线下业务的企业都受到重大挫折:
如陈天桥的盛大游戏,在非典期间基本上垮了;
梁建章的携程,在非典期间,机票和酒店订单急速下降;
还有俞敏洪的新东方,当时没有学生报名,原计划的培训班全部停办,后来俞敏洪靠借钱才渡过难关。
所以在这里我要讲一句, 当挑战来临的时候,对于有头脑的人,对于有准备的人,很可能是一种机会。
多方数据显示,仅病毒引发的流感每年致死近60万人,病毒成为人类社会的一大顽疾,却又没有好办法治疗。早在2005年,远大科技集团就研发了臭氧空气净化机,可以在0.1秒的时间内杀灭99.22%的“非典”病毒和99.9%的其他病毒。1月31日,该公司已发运200台捐赠武汉火神山等医院,用于ICU病房,目前供不应求。
有些企业只是为了“利润”而开工,有些企业是为了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而开工——后者才能基业长青。
所以说,对于传统企业,应该转型的转型,应该升级的升级,如果转型不了、升级不了,那就把你的核心团队留住,保住企业。等疫情过去之后,再重新恢复。那时候,库存基本上都消耗完了,会出现一个补货的高潮期,你也会有新的商机。
马云的成功,有机会的因素,更有格局的因素。 有些人只看见了“危”束手无策;有些人通过“危”看到了“机”,择时而动;马云则认为,企业家这时不仅要看到机会,更要看到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