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引水灌溉民营沃土
——我市创新举措完善机制助力民营经济做优做强
记者 曾媛
1997年落户广元;1999年4月,第一次扩大企业规模;2002年10月,上马热灌装饮料生产线;2005年12月,再次增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2009年6月开始,不断新增生产线,让全自动化利乐包、罐头、乳饮料不断出现在百姓餐桌;直到去年,第二生产基地投建……乘着改革的东风,落户广元21年的广元娃哈哈公司,一直以快速、稳步的发展姿态,独占我市食品饮料产业“鳌头”。它的成功,成为我市民营企业发展的缩影。
做优环境
为民营经济发展“充足电”
一系列数据说明,民营企业是经济稳定增长的“千斤顶”。据统计,我市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登记数分别有1.92万户和11.65万户。广元经济总量1978年仅为5.73亿元,达到100亿元是2003年,从改革开放算起用了25年,达到200亿元是2007年,用了4年,达到300亿元是2010年,用了3年。随后,每两年经济总量便跨越一个百亿台阶。这是改革开放的成就,也是广元未来振兴发展的信心所在。
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基础工程”,坚定不移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排障保障。去年以来,全市深入开展“作风纪律深化年”活动,强力惩贪治腐、祛苛除疾、刹风正纪,有力推动了作风大转变、审批大提速、服务大提质、环境大改善,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持久动力。
为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我市加大对民营企业信贷投放力度,设立工业发展基金、企业应急转贷资金等融资平台。2016年以来共开展银企、政企对接会230余次,达成意向融资近300亿元。并做大市县两级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累计为民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提供80余亿元贷款担保业务。同时,优化金融服务,加大政府对金融机构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考核力度,开展金融机构违规收费专项清理整顿。支持民营企业上市和挂牌融资,市财政共出资1000余万元奖补在新三板、四板挂牌企业,全市新三板、四板挂牌数量不断攀升。在破除管理不精难题方面,积极推动民营企业由“家族企业”向“现代企业”转变,开展民营企业现代企业制度改造试点示范,支持帮助民营企业引进职业经理人。
目前,我市90%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民营企业,40%的研发经费来自民营企业,95%的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设在民营企业,38%的发明专利由民营企业申报和拥有。如今,全市共建成各类创业园区(孵化基地)36个,其中:国家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孵化基地)8个,累计入驻孵化主体(项目)964个,扶持1280名创业者创业。开展“资金+导师+培训+维权”创业服务,培训各类返乡创业3460人,培训后成功创业1120人。
活力凸显提升效能助力企业“加速跑”
“真金白银”的政策,给民营企业送上“看得见的实惠”。而政策是否落到实处,企业家最有发言权。“有了这样好的营商环境,我们才能成功贷款,没有顾虑地开足马力加油干。”苍溪县贺老头食品有限公司法人贺永怀表示,通过持续创新和质量提升,企业在食品加工的产业转型方面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才能以好的品质以冷链运输的方式销往北京、上海、苏州等地。接下来,如贺老头一样的我市企业,正全力追寻发展的步伐,力促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2016年以来,我市建立“四个会商平台”,共解决民营企业、民资项目问题和困难300余件。我市还在全省率先出台《民营企业投诉处理办法》,结合广元实际,于去年出台了《广元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
“市政府建立了每季度召开一次民营企业座谈会的工作制度,座谈会上,民营企业当面向市委市政府领导反映诉求,座谈会后,市民营办调查核实,市领导批示相关部门限期办理。”市民营办主任向亚洲说,2016年,为提高会议质量和部门(县区)办理民营企业反映问题的效率,将每季度民营企业座谈会改为每季度民营企业问题会商会。会上由市民营办通报经调查核实的民营企业投诉和反映的问题,相关部门(县区)领导现场明确办理方式和办理时限。会后,将解决问题的责任部门(县区)、时限等具体内容形成市政府会议纪要,由市民营办督办落实,全程跟踪、限期办结。
除此之外,我市还以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双创”政策为抓手,大力开展“减证便民”行动,推进“最多跑一次”“一网办、一门办、限时办”,梳理公布《广元市基层事项证明取消清单》《广元市基层证明事项保留清单》,在全省率先发布了审批服务和公共服务“马上办”事项、责任、流程、时限清单。市政府出台《广元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提速措施》,投资审批部门由21个减少至16个,事项由130项减少至116项,持续打造“十分钟便民服务圈”,建设“十分钟政务服务圈”。持续开展减税降费活动,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美好收获一路繁花一路歌
多重“组合拳”给民营企业送来了实质性利好,助推我市民营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像我这样的年轻人,我会努力为家乡贡献更多力量。”去年在四川省脱贫攻坚奖中获得奉献奖的四川省青川县海伶山珍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赵海伶的话犹在耳。植根乡土,“海伶山珍”的品牌效应日益显著。赵海伶认为,首先要感谢这个好时代,恰逢精准扶贫、农村电商、乡村振兴……这些时代赋予的发展机遇。对赵海伶来说,民营企业发展就是要充分发挥电商企业、个体网商优势,助推青川农产品实现从“卖掉”到“卖俏”的转变。
如今,同赵海伶一样,回乡创业的王淑娟也在生养她的土地上开拓出自己的一片天。阿里巴巴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敲钟上市,让广元人记住了那个“敲钟女孩”。此时,她着手创建的占地8亩、投资1000多万的“中蜂文化产业园”早已破土动工。王淑娟希望让更多青川农产品通过互联网飞进千家万户。
每年,我市会评选表扬“优秀民营企业家”、“优秀个体工商户”,开展创新创业大赛、创业巡诊等各类创业活动。如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全市民营企业蔚然成风,已经涌现出“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全国乡村好青年”、“阿里巴巴敲钟女孩”王淑娟等一批非公经济组织创新创业先进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