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小周已向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国内多起类似案例 “职业打假人”胜诉
海外代购三大争议
1
是“委托服务”还是“买卖商品”
小周认为,在原告购买过程中,他已经告知原告目前没有现货,需要从国外采购回来后才能发货。而且小周认为在自己的售货页面上已经明确写明,“您在本店购买的境外产品等同于在原产地购买,我们只作为代购咨询服务商,提供信息发布、产品咨询、物流追踪、售后等服务”。
“如此一来,我方当事人是在原告的委托下,受原告指示前往澳洲购买涉案产品,因此双方之间形成的是委托关系,我方提供的是代购商品的服务,而不是商品本身,不应该由作为受托人的代购商承担。”被告小周的代理律师刘倬表示。
龙泉驿法院审理认为:原告在被告的网店购买涉案商品,履行了交付货款义务,被告也履行了交付标的物义务,根据淘宝网页面显示的配送信息等内容,同时被告没有提供证据证明他和原告之间有委托代购的关系,因此法院认为是被告先行购买了涉案产品后,再进行销售,而不是接受原告的委托去代购涉案产品,案件属于消费性买卖合同纠纷。
2
两大硬伤:无中文标签 添加成分不符合我国标准
小周从事澳洲代购至今已有四五年时间,他表示在此之前,还没有买家为这样的理由来索要赔偿。被起诉后,小周加入了一个“代购被打假的沟通群”,群里有不少代购也是因为无中文标识的问题被索赔,都疑似遭遇了“职业打假人”。
记者在北京法院审判信息网搜索到了15件针对淘宝代购店主的诉讼判决,巴西的蜂胶胶囊、荷兰的奶粉、日本的维生素、西班牙的火腿……都摊上了官司。除了没有中文标签这个原因之外,有的食品添加了不符合我国食品添加标准的成分,更是“硬伤”。
记者注意到,在15起案件中,有4件都涉及到洋食品添加了不符合我国食品安全标准的材料。法院均以涉案食品添加成分不符合我国标准为由,判决淘宝店主对买家支付十倍赔偿。
3
食品、药品类纠纷 不排斥职业打假人
在上述15起类似案例中,淘宝店主都对买家的身份提出质疑,认为他们是职业打假人。记者发现,提起诉讼的每个买家都起诉了至少两个卖家。而且似乎他们还有自己的“偏好”。有的专打蜂胶食品,有的只告进口奶粉,有的认准了外国火腿,还有的全部针对日本食品。有的买家一人就提起三场诉讼,被卖家质疑带领着一个职业打假团体。不过,从这15件案件的结果来看,卖家关于职业打假人“知假买假”的抗辩都没有得到最终的支持,法院终审判决都支持了买家十倍赔偿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