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是实施并购重组“再生工程”。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要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发展机遇,充分利用市场手段盘活存量资源,围绕电子信息、汽车摩托车、食品饮料、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领域,通过并购、重组、合伙人制度等方式,加强市场、技术、人才的有效整合,不断塑造企业综合竞争力,提升行业集中度。支持成立并购重组引导基金,支持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不同行业民营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并购重组。引导和支持海外并购,鼓励实力强的企业并购优质资源,深耕欧盟、东盟及“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在生命科学、卫星互联网、氢燃料电池、智能联网汽车、高端农业装备等方面布局前沿科技及产业化运用。困难大的企业要结合实际及时作出调整,实现技术、人才等战略资源的重新整合,不断开创发展新机遇。
五是实施混合改革“聚能工程”。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要积极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强与国有企业合作,拓宽业务领域,形成整体合力。通过与国企双向持股、交叉持股、取长补短,构建产权多元、权责一致、自主经营、治理优化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最大限度规避风险,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多种资本优势的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混改要素上,既可加强与国企在资本、土地、市场等传统要素的合作,也可加强在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的深化合作。在混改层次上,加快进入分层混改,既可先参与国企子公司、三级公司层面的混改,也可参与国企集团公司层面的混改。在混改领域上,加大在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文化旅游、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方面与国企的合作。在混改项目上,要聚焦国省集中推出的优势项目,不断拓宽混改新的合作空间。
六是实施融合发展“共赢工程”。要推动集聚延伸,抢抓疫情期间欧美部分产业停摆、经济衰退、全球产业链加快重构的机会,加快引资补链、引才助链,打造一批上下游紧密协同、供应链集约高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链集群。要抱团布局国内与国际市场,加强延链、补链、扩链、强链,加大技术更迭、工艺优化、装备升级,加速产业提质升级,增强产业综合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要发挥商(协)会作用,积极组建行业商(协)会,牵头制定行业标准,共享共用内部资源,吸纳更多企业抱团发展。要合作建设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主动与大学、科研机构或其它组织机构,加强战略层面有效对接,形成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技术创新合作组织,共同突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推动组建“泛成渝地区商会联盟”,搭建成渝地区商(协)会组织合作交流平台,助推商(协)会以市场为纽带,加强产业、技术、人才和市场资源等方面合作。要扩大开放合作,支持设立民营企业“走出去”投资基金,重点支持对外直接投资或对外合作共建的“大、好、高”实体项目,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全球产业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