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日报全媒体记者 管寒冰
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者,贯道之器也。不论是文化强国、还是文化强省、文化强市,都要始终坚持文化自信。而瓷器是中国一种重要的文化符号和一张靓丽的文明名片。作为南北陶瓷业技艺交汇之地的四川,古陶瓷更是历史悠久而内涵丰富。其中广元窑就是唐宋时期熠熠生辉的一颗明珠,在中国古陶瓷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更是广元历史、艺术、生活、文化、文明的见证。
5月24日至27日,中国古陶瓷学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广元窑学术与产业发展研讨会在广元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古陶瓷专家学者、文物文博行业代表100余人汇聚一堂,不仅深度挖掘其历史文化价值,而且为保护传承和兴旺发展把脉支招。
参会专家学者们驻足拍照。 李道群 摄
一
前世溯源:广元窑始烧于唐朝 止于宋末元初战乱时期
广元,唐宋时称为利州,位于南北交汇的交通要道上,大蜀道核心地带,南北东西各地文化在此交融和撞击。
根据史料记载,背山面水的广元窑始烧于唐朝,而止于宋末元初的战乱时期。后因时代变迁和发展需求,窑址所在地大举兴建工厂,修筑沿江大道等,古窑遗存深埋地下,难觅踪迹。
1953年,西南博物院文物考古调查队为配合宝成铁路建设,在铁路沿线做文物考古调查时,途经利州区嘉陵街道千佛社区的瓷窑铺发现了陶瓷烧造遗址。该遗址南起千佛崖,北至当时的广元溶剂厂,由山脚向山腰呈坡状阶梯型分布。该调查队在遗址及邻近的河滩和山坡上,发现了大量的宋代黑釉瓷器残片,并于1954年初步发掘,命名为广元窑。
1976年至1978年,四川省陶瓷史编写组、重庆市博物馆先后对广元窑窑址再次进行调查和试掘。第二次考古发掘后,它被写入中国陶瓷史。如今它成为唐宋以来分布于广元境内各个窑址的总称,目前在我市境内已经发现6处遗存,其中瓷窑铺遗址是最为集中和典型的代表。
广元窑地处出川入陕、甘的交通要道,是承接南北瓷器交融的重要产物,吸纳了南北方瓷窑的特点。其瓷器釉色丰富,以黑釉、绿釉、黄釉为主。其中黑釉产品地方特色浓郁,制作工艺上乘,兼具南方建窑兔毫盏、吉州窑玳瑁釉和北方黑釉凸线纹罐等技艺;尤其是生产的绿釉和黄釉瓷器,装饰方法特色鲜明。
作为民窑,广元窑以生产生活实用器具居多,有碗、盘、盏、碟、杯、瓶、罐、壶、钵、盒、洗、托、盆、炉和小瓷塑动物及鸟食罐等不同器用。不同瓷器产品还用于四艺(点茶、焚香、插花、挂画)等生活场景,别出心裁,生动而亲切的风格,是广元窑器物设计一大亮点,也成为宋人活色生香的生活必备器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