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国庆大假,大量涌入泸定县的游客不仅赏到了期待中的美景,还在水果、蜂蜜、羊肚菌等农产品上收获了不小的惊喜——得益于蒲江县的对口支援,泸定的特色产业发展迅速。
“春见”的改良品种“明日见”,果苗长势不错。 记者 华小峰 摄
“我们可以说是拿出了‘看家本领’,充分发挥了在生态建设、农业产业、全域旅游、电商物流等方面的经验。”蒲江县第六批对口支援工作队领队曹军宏说,蒲江县今年计划投入资金589.16万元,从产业发展、就业帮扶、教育保障等方面实施帮扶。
多年来“牵手”“连心”,这两个农业大县,碰撞出了怎样的火花?近日,记者奔赴泸定,了解帮扶背后的故事。
泸定县柑橘现代化农业示范园。
指方向
选准农业品种,做响本土品牌
在泸定县德威镇海子村,记者爬上海拔约1900米的半山腰,走进蒲江援建的产业园,眼前出现了成片的李子树。
“你们来晚了点,已经看不到李子了。”给记者领路的村民叶夫贵说。
他家把3亩多土地流转给蒲江援建产业园,每年有2500多元流转费,平时就在产业园打药除草打点零工,每年还会领到产业园的分红,去年家庭年收入达到3万多元,“比原来种玉米土豆强多了,再也不需要丢下娃娃去外面打工。”一句“多亏了蒲江的专家”,叶夫贵念叨了好几次。
和叶夫贵一样,海子村的其他村民也都从这个产业园中获益。全村132户480人,2016年人均纯收入为8300元,过去基本都是种植土豆、玉米等农作物。2017年,蒲江县通过多次考察调研,发现这里海拔较高,日照足,适合种植李子,于是投入对口帮扶资金55万元,在海子村打造了50亩的产业园。
蒲江县第六批对口支援工作队队员、挂职德威镇党委副书记周安琴说,为使农户获得更多收益,产业园每年向村集体分红,先实施5年。村集体再将红利部分分给农户,剩余的用于发展该村公益事业。
“2017年以前,集体经济收入为零,到去年底,给村民的分红就达到了20万元。”海子村党支部书记舒元军说,目前,海子村共种植了3500株李子树,分为青脆李和红脆李两个品种,“今年首次挂果,产量不高,来年丰收后,销售收入将达到60万元。”
通过蒲江“订单式”派遣专家、技术人员的培训,海子村的“土专家”们也在迅速成长。“项目丰产后,我们将通过电商、外省展销等多种渠道帮助他们打开销路,争取打响泸定脆李的品牌。”周安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