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产业强链行动。一是加强地理标志产业技术创新支撑。围绕地理标志产业链开展关键核心技术专利导航,助力解决种源、种植及加工等技术难题,培育高价值专利。深入实施专利转化专项计划,引导相关专利技术向地理标志产业转移转化。遴选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地理标志龙头企业作为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二是综合运用知识产权服务地理标志产业发展。根据区域产业特点和实际需求,综合发挥专利在助推技术攻关、前瞻布局,地理标志在助推标准管理、品质升级,商标在助推品牌打造、市场拓展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服务支撑产品研发、生产、包装、销售等各环节,促进地理标志产业高质量发展。三是推动地理标志产业实现跨界融合发展。推进“地理标志+”发展模式,促进地理标志与旅游、文创等关联产业相融互促,与互联网、电子商务等领域跨界融合,积极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和周边产品。支持开展地理标志产业发展相关研究,积极探索延伸产业链条、培育产业群体、扩大产业覆盖、增强产业韧性的有效路径。(运用促进司、各地方知识产权局负责)
(四)能力提升行动。一是加大地理标志知识普及力度。充分利用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中国知识产权年会、中国国际商标品牌节等各种活动载体,普及地理标志基础知识,宣传地理标志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增强社会认知,提高社会意识,激发市场主体运用地理标志参与市场竞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加强地理标志基础服务供给。深化“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活动,走基层、办实事,深入县域乡村开展地理标志技术讲座、现场观摩、咨询培训等活动,向农村地区提供专利、商标、地理标志等一站式便利化服务。提升地理标志公共服务能力,聚焦地理标志相关产业完善便民利民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汇聚地理标志信息资源和优质服务资源,主动搭建供需对接和服务共享平台。三是加强地理标志业务指导培训。做好知识产权行政人员能力提升轮训工作,开展地理标志政策解读和经验交流。组织专家深入基层传授地理标志专业知识,带动新技术、新人才、新理念等向农业农村流动。推动地方建立政府主导、校企联合、产业带动的地理标志人才培养机制,培训新型职业农民,提升从业人员技能。(办公室、保护司、运用促进司、公共服务司、人事司、商标局、各地方知识产权局负责)
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行动有序开展
(一)强化有效衔接。要注重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在深入实施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的基础上,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接续开展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对已纳入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的脱贫地区,要确保工作指导不断、支持力度不减。对于新组织实施的项目或试点,要优先支持脱贫地区申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