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釉荷叶盖罐
艰难复烧之路
复烧之路并不容易。在广元,陶瓷的产业化程度几乎为零,这意味着复烧的成本巨大,复烧需要自建厂房、自建窑炉,自行练泥,寻找配方。
广元窑陶瓷研究院从2018年开始谋划组建团队,遍访专家作复烧准备工作,今年3月完成厂房建设,历经2年多时间,今年7月复烧成功。
此次展出的复烧产品约有100余件,却是烧了4窑才烧出来。“早期第一窑成品率很低,只有20%左右,到第4窑成品率接近60%,并出现了窑变,才基本合格。”
尉涛介绍,广元窑的复烧经历4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团队也邀请景德镇的匠人来烧制,发现烧出来的瓷器广元特色太少;第二阶段,邀请本地一位六世传人的老匠人来烧,烧出来的瓷器“广元”味道够,但产品太粗糙。两次烧制过后,团队带着广元的瓷土找到陕西科技大学教授、国家工艺美术大师王芬,将广元的天然矿土进行化验分析,又烧了两窑,才基本成功。
现在广元窑有2口窑,一口作为试验窑,还有一口生产窑。生产窑有1.2立方米,可以一次性烧3000只盏。复烧产品得到专家认可,尉涛对广元窑发展充满信心,同时还有更大的规划。“全国各地都有享誉各地的陶瓷文化名片,西南地区的现代陶瓷艺术发展已经滞后,我们计划在未来3年将广元打造成西南地区的陶瓷文化艺术中心及广元文化创意中心。建设100亩的现代陶艺村,形成产、研、学、游于一体的陶瓷发展产业链”。
广元窑的复烧也将为广元文旅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广元景区众多,但缺乏代表性的文创产品,广元窑的复烧,可以丰富广元文旅的多样性,让广元有吃的有玩的,也有买的。”广元窑陶瓷研究院理事长马正军说。
图片由陈平提供
“未来3年,我们将把广元打造成西南地区的陶瓷文化艺术中心。”8月19日上午,嘉陵江边,广元市千佛崖石刻博物馆内,广元窑陶瓷研究院院长尉涛说。广元窑陶瓷研究院隐藏在此,当日,陶瓷界大家汇聚这里,对广元窑复烧出的新品进行论证。
这是千年后,广元窑复烧的新品首次亮相。此次复烧,也是广元窑产业化的开端。
汇通南北的广元窑
广元窑陶瓷研究院位于千佛崖景区旁,离这不远处,在千佛崖景区内,就是瓷窑铺。瓷窑铺是四川著名的民间古瓷窑窑址之一。1953年,随着宝成铁路的建设,西南博物院文物考古调查队配合在沿线做文物考古调查时,在广元城北工农镇西北方向发现了古窑址,始定名为“广元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