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剑阁县人民政府公布了第四批剑阁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剑阁土酸菜”和“凉山牛肉”、”青木木刻”、“桐油火疗”和“五指山祭龙神”三类五项成功上榜。
“剑阁土酸菜”亟待传承推广抢救保护
剑阁土酸菜的上榜理由是:堪与“重庆酸菜鱼”酸菜媲美,丰富的乳酸菌赋予酸菜独特的酸爽滋味,具有消食、健胃、解油腻的功效。具体做法是:将切碎的青菜用竹制的淘兜在水里洗净,再用大锅煮至八九成熟,加入上一次做的酸菜中的酸水做引子,然后放在能密闭的容器里,放阴凉通风处发酵,过几天等酸菜由绿色变成黄色,酸水变粘稠便能食用了。为了存放更久,可在锅内翻动时加入少量食盐,夏季高温时节和新到一地,为了保证酸味足够纯正,必须加入适量面粉调制。
近年来农村大部分人员外出务工,在异地他乡人们逐渐不会做,想吃又买不到,因此,亟待传承推广,抢救保护。代表性传承人杨世成告诉记者,除了制作的一些讲究外,最大的关键点在于温度控制。他希望将来会将其作为一项特色产业,包括资金、制作、冷藏、库存、销售等问题都已经进入他的考虑和计划。
“凉山牛肉”很有特色有望申报市级“非遗”
凉山牛肉起源于民国时期,当时为了方便过往客商便于携带凉山黄牛肉,经过龚姓饭店店主几代人反复试制,在红烧黄牛肉的基础上,终于制成便于携带的黄牛肉干制食品。
现为凉山牛肉传承人的龚树仁告诉记者,凉山牛肉最关键的一条是所用食材必须是凉山小黄牛,外地牛不用,病、死牛肉不用;腌制牛肉配料也非常讲究,比如,什么地方的八角,什么地方的茴香,什么地方的花椒等都有规矩;煮牛肉的火候掌握,必须恰到好处,时间短了,硬一点味道进不去、咬不动,时间长了、软了口感不好;洗肉也是一个细致的慢活路,不停地翻洗牛肉中的沙子、灰尘、草屑,避免肉食磕牙;晾晒牛肉,干了牛肉会老,湿了牛肉会软、口咸。
剑阁县文化馆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因为凉山牛肉在全市都很有特色,下一步有望积极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