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媒体报道公众号悄悄改版,新增了一些功能,包括订阅号的个性化推荐,公众号文章评论可盖楼,专辑功能等。在这些功能里,我认为对未来影响最大的是订阅号的个性化推荐。
个性化推荐,目前体现为一些用户的订阅号信息列表不再按时间顺序显示,而是被打乱。据公号InfoQ报道,微信正在对此功能进行灰度测试,如下图所示,按时间后发布的央视新闻内容反而排在新氧的前面。
(图片:馒头商学院)
据InfoQ 报道,微信方将这个新功能称为“阅读效率优化”,微信团队是这样介绍新功能的:
增加这个新功能后,订阅号消息排列顺序会根据订阅号的优质程度、用户对订阅号的喜爱程度以及群发文章的内容质量等综合因素动态变化。
用户可以更高效阅读到感兴趣的内容。
虽然目前这种“个性化推荐”方式仅体现在时间顺序的变化上,但这可能只是开始。从微信团队的描述看,“根据订阅号的优质程度、用户对订阅号的喜爱程度以及群发文章的内容质量等综合因素动态变化。”这些可能就直接推翻了订阅号固有的粉丝订阅逻辑。
这个小小的改变可能是订阅号内容分发逻辑从“粉丝逻辑”走向“算法逻辑”的开始。
01 订阅号的粉丝逻辑
微信公众号从诞生那天开始,内容的分发逻辑就是粉丝逻辑,一个用户关注或订阅了某公众号,就可以看到此公众号的信息,而此公众号也就多了一个粉丝。
这种粉丝逻辑是web2.0时代普遍使用的方式,早期的Facebook,微博都是这种逻辑。一个创作者通过制作内容吸引粉丝关注,粉丝关注越多,曝光的机会也就更多。这种逻辑具有累积效应,创作者的粉丝从0到100到1000到10000,其曝光度逐渐增加,品牌效应也不断提升。
不过内容分发的粉丝逻辑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也不断暴露缺陷。
对于读者来说,移动互联网时代是比PC互联网时代信息更加大爆炸的时代,创作者越来越多,内容也越来越多,读者越来越难以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己订阅的内容毕竟有限,只限于这些内容,难免会错过更多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对于创作者来说,粉丝逻辑容易形成马太效应,一个创作者一旦成为大V,其内容必然获得较高流量,即便是不好的内容流量也比普通创作者高。大批有好内容但缺乏粉丝的账号,包括不少新建账号,往往难以获得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