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深度分销八步法”,深度分销不会成为中国“最佳营销实践”。同样,如果没有一套有效的营销操作体系,立体连接很难成为深度分销下一站。
线下做好一个店,这是对连接维度和深度的要求;线上做好一个县,这是对立体连接后传播密度的要求。
立体连接的操作逻辑,可以总结为一句话:线下做好一个店,线上做好一个县。
线下做好一个店。门店是发起立体连接的最佳单元。立体连接,从单店入手,由店而社群,由社群而网络。通过立体连接,打通三度空间。
线上做好一个县。县是判断传播和交易密度的最小单元。营销领域,密度即认知,密度即品牌。在一个县做到高密度传播引爆,就能在一个市、省做到高密度,就可以复制。
立体连接,立体密度是目标
深度分销,不能只讲深度,一定是“深度+密度”。深度就是绕过二批到终端,密度就是终端覆盖率。所以,终端客情,决定了是否有价值的深度;密度就是覆盖率、陈列、SKU等。决定动销的是促销和推广。
决定立体连接效果的指标是什么?我认为有四个方面:一是连接维度,从单维到三度空间,空间维度增加了;二是在每个维度中做深度,多线深度;三是密度,在三度空间都有密度;四是认知密度,表现为传播引爆。
达到了上述四个方面的密度,结果一定是交易密度,即销量提升。
线下做好一个店,这是对连接维度和深度的要求;线上做好一个县,这是对立体连接后传播密度的要求。
做好门店,增加连接维度
立体连接,就是打通线下、社群和网络空间。立体连接,一定有一个发起点,在任意一个空间维度,都可以发起立体连接。因此,可以有三种发起方式:
1.线下门店发起。按照门店→社群→网络的顺序,打通三度空间。
2.社群发起。社群发起,大致有两条路径:一是社群→线下;二是社群→网络。
3.网络发起。大致路径是:网络→社群→线下。
一般来说,按照门店→社群→网络的顺序,呈现放大状态。门店→社群,这是一级放大;社群→网络,这是两级放大。虽然呈放大状态,但关系黏性减弱了。
按照网络→社群→线下的顺序,这是漏斗效应。网络→社群,递减一级;社群→线下,再次递减。虽然呈现递减效应,但关系黏性增强了。比如,社交电商现在搞线下活动,就是为了增强黏性。
线下门店发起立体连接,优势是传统企业线下渠道密度足够大,立体连接呈现两级放大,三度空间的各个维度、密度都足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