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谈到对2018年政府工作的建议时说,“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进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标达标,弘扬工匠精神,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
这是政府工作报告连续第3年提及工匠精神。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在中国经济阔步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工匠精神”焕发新的光彩。
中车首席技能专家郭锐说,要让更多的中国品牌成为世界品牌,除了要有好的设计研发团队,还要有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队伍。
全国人大代表、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也说,振兴实体经济,不管制造业还是服务行业,关键是要有工匠精神。
对于正向中高端迈进,誓要来一场“品质革命”的中国制造而言,做强质量,打造品牌,推动产品升级,须臾离不开工匠精神。
当前,虽然机械化大生产越来越普遍地应用于制造业,但是在某些极精密和复杂的领域,机器并不能完全替代人。
徐立平所从事的火药整形工作,就是这样一道世界性难题。在火药上动刀,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可能引起燃烧爆炸,这个极度危险的工作,根本无法完全用机器代替,靠得就是他一刀一刀的精准切割。
质量之魂,存于匠心。放眼世界,瑞士、德国、日本的制造行业,之所以能够享誉天下,靠的就是这些国家里那些控制误差不超毫秒的钟表匠,仅拧各种螺丝就要学习几个月的工人,和那些捏寿司都要捏成极致艺术品的手艺人。
爬满老茧的手织出细密的布
“两只手上的老茧越来越多,但是织出来的布却越来越细。”全国人大代表、兰州三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纺纱厂细纱工序挡车工范冬云27年来每天与棉条和纱线相伴,从一名普通挡车工,成长为一名技术精湛的新时代“工匠”。
“我形容不出什么是工匠精神,但我可以用手摸出眼睛都看不清的细纱线。”今年全国两会,范冬云穿着自己纺出来的毛料做成的衣服,进京参会。她说,要让大家都看看,中国纺织工人的好手艺。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古人这句话用来诠释匠人们严谨专注、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最恰当不过。也正是有了这样的匠人,才编织出人民群众走向美好生活的希望版图,才让人感受到中国制造越来越强大的澎湃活力。
被国外专家誉为“女焊神”的全国人大代表、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孙景南,与范冬云一样,在同一个岗位上一干就是27年。27年来,她完成了无数重点项目的焊接工作挑战,为公司培养了600余名焊接人才,实现技术攻关17项,创造经济效益7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