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辉在创作中
记者涂媛媛文·图
冬去春来,花开花落。无论窗外时光如何飞逝,一位年逾七旬的老人,总是埋头创作着属于他的“双百创”:一百件白花石刻精品、一幅百米长度的武则天工笔重彩画卷。
百米画卷总令人着迷神往,它长达100米,诉说着出生于广元的女皇帝武则天那风云跌宕81年的人生……
这是我市工艺美术师刘亚辉4年来未停歇的画作。
史料书籍汲取创作养分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
3月20日,记者来到刘亚辉的工作室。它位于老072医院附近一个清净小院内,两株玉兰花开得正盛。
拾阶而上,工作室的走廊和每一个房间都挂满了老人的书画作品,不同的房间里还摆放着根雕和白花石刻,看似破旧的瓦房之内却别有洞天。刘亚辉说:“这个院子大概有600平方米,全都是摆放艺术作品的地方。”
创作画卷的画室内,四五米长、一米多宽的的工作台紧挨着窗边,桌面上摆放着正在创作的部分画卷。“这几天在画山水过渡中的一部分景物,我还在给它上色。”刘亚辉指向画面说道,“画一会儿,要停下来看一看画面构图、景物的远近,想一想画面要表现的故事情节。”
画卷旁随手放着几本《唐史》《千秋女皇武则天》《武则天正传》等关于武则天的书籍和笔记本,是刘亚辉从创作之初就坚持下来的习惯,“创作画卷不是凭空想象,还得从书籍、史料入手,内容必须以史为证。”
“唐朝距今一千多年,现在去理解当时的境况是有很大难度的,所以我先后选择了10多本评价武则天、写武则天的书来为画卷做研究,为画卷内容构思。”从2014年开始,四年多时间,刘亚辉一边进行绘画创作,一边还写了近10本笔记。“把自己听到的、想到的、看到的,凡是有利于画卷创作的蛛丝马迹都记下来,这样才能把基础打牢靠,画卷才能经得起考验。”刘亚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