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网站二维码

点击加入广元市质量品牌协会
服务指南
通知公告
协会动态
品牌人物
品牌故事
行业资讯
会员风采
今日聚焦
品牌视点
品牌管理
爱上广元造
党建园地
网站首页
同仁堂:百年中华老字号 把仁义刻进人心
来源: | 作者:品牌广元 | 发布时间: 2256天前 | 2235 次浏览 | 分享到:

同仁堂,是一个传说,更是一个传奇。

同仁堂,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文化。

346年前,乐氏家族在北京创办一间小药铺。此后,供奉御药188年,历经风雨而不衰,成为享誉世界的“中华老字号”。秘诀何在?两个字:诚信。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这是同仁堂的承诺。

“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这是同仁堂的良心。

“同修仁德,济世养生”,这是同仁堂的情怀。

如今,同仁堂在全球共开办零售终端近2000家,开办医疗机构300多家,吸引了3000多万海外患者。同仁堂商标在世界50多个国家登记注册。同仁堂中医药文化、传统中药材炮制技艺、安宫牛黄丸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许多海外游客到北京的“必修课”,除了登长城、吃烤鸭,就是参观同仁堂。

做良心药

“可以质鬼神,可以应病症”,童叟无欺,问心无愧,这就是同仁堂的质量观。

俗话说:药材好,药才好。自古以来,同仁堂选药的标准就是:地道、纯洁、上等。

这种求真勿滥的精神,一直延续至今。例如,人参用吉林的,山药用河南的,枸杞用宁夏的,陈皮用广东新会的,丹皮用安徽芜湖的。僵蚕不能用僵蛹代替,16头的人参不能用32头的小人参代替。即便是做大蜜丸的蜂蜜,也必须用河北兴隆的枣花蜜。同时,还要用药材最有效的部位,并且在药材有效成分最多的时候采摘。如七珍丹中的寒食,必须在春天柳树发芽时制造,此所谓“取其地,采其时”。近年来,为了保证原料质量,同仁堂在全国建立了12个药材基地。

78岁的芦广荣是著名药材专家,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她21岁进入同仁堂,拜师学习药材鉴别,练就了一身绝技,通过手捏、鼻闻、眼看、口尝、火试、水试,鉴别药材的真伪和品质。现在,人工检验依然是同仁堂进药的“第一关”。

“有的药材掺杂使假,连精密仪器也化验不出来,但人的感官能识别。比如,麝香里面掺杂麝香酮,骗得过机器,骗不过药工。”芦广荣说。

芦广荣讲了一个故事:有一次,她发现购进的药材打捆后,上面是精品,中间和下面藏着次品。为此,她要求药工,每一捆药材都要打开,不光看上面的,更要看中间的和下面的,避免以次充好。如今,在同仁堂,凡是新购进的药材,必须首先经过人工检验。人工检验合格后,才能进入更严格的高科技仪器检验环节。同仁堂的药材,既用感官说话,也用数据说话。

纯洁,是同仁堂药材的又一特色。很多人发现,同仁堂的药材,凡是能洗的都要清洗,干干净净,绝无尘土。植物的根、茎、叶、花、果,清清楚楚,绝不混杂。

远志是植物的根,内有一根细芯。远志有安神益智之功效,但它的芯却使人烦躁。按照同仁堂的炮制工艺,远志必须去芯。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先蒸后割,费工费时,增加成本,但同仁堂不怕麻烦,一直坚持这样做。

制六味地黄丸,需要用山茱萸,其形状类似小山枣,入药时应当去核,还要用黄酒蒸制。有的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就把山茱萸连核一同打碎,也不用酒蒸,而同仁堂坚持“必不敢省人工”。

同仁堂严格按照配方要求下料,如果药材等级不够,重新组织货源,不够等级的绝不下料,宁缺毋滥。一段时间,同仁堂生产的香砂枳术丸在市场上断货。其原因是,由于气候异常、种植环境改变,枳实中的主要药用成分橙皮苷含量达不到标准。为了维护品牌,同仁堂宁可不生产,也不用不达标的原料。

凭良心做,做良心药。“可以质鬼神,可以应病症”,童叟无欺,问心无愧,这就是同仁堂的质量观。难怪很多中医在开药方时,一再叮嘱患者,必须到同仁堂抓药。一位老中医说:“如果在同仁堂抓的药,看病效果不好,那是我的医术问题。否则,可能是药的问题。”

做仁爱药

“但愿世间人无病,哪怕架上药生尘”。同仁堂,一个“仁”字,写在牌匾上,也刻在人心里。

“可以养生可以济人者,惟医药为最。”300多年前,同仁堂的创立者乐显扬如是说。仁者爱人,以人为本,成为同仁堂世代坚守的价值观。

一位顾客到北京同仁堂买了100克三七,要求打成粉。服务员用机器打好后,用筛子筛到纸上,然后再打一遍碎渣子,再过筛,倒在纸上。如此两三遍后,还要把机器里的药粉清理一遍,半点都不浪费。同仁堂大栅栏店经理贾文生说:“老百姓买药,花的都是血汗钱,无论贵贱,都要珍惜,绝不能让患者受损失。”

北京同仁堂颗粒车间,师傅们拿着天平称量人工牛黄和水牛角粉的重量。为了保证天平的平衡,他们不厌其烦地将盘上的药粉增增减减,直到两味药的配比分毫不差。原来,一个批次的人工牛黄和水牛角粉是按总量来料,需要细分下料。到了筛选环节,制药师傅用10目至80目的筛子将半成品反复过筛,将过大过小的颗粒统统去掉。这就是小儿清热颗粒的生产过程。有人问:“一袋颗粒,开水冲服,颗粒大点小点有啥关系?”一位师傅答道:“人在做,天在看。孩子病在身,父母疼在心。多过几遍筛,颗粒容易冲开,孩子们喝着舒服,就当是疼自家孩子了。”

在北京同仁堂大栅栏药店,一名外地顾客来抓药。中药调剂员王雪阳一丝不苟地核对药方,当看到“苦陈皮”时,她觉得这个叫法很奇怪,特意向顾客确认,顾客说没有问题。她不放心,继续追问:“方子是哪里来的?治什么病的?以前用过吗?”当得知方子是外用时,王雪阳更坚定了不是“陈皮”的看法。顾客说:“这个方子是代抄的,我找找原方子给您看看。”拿到原方一看,真相大白,原来“苦楝子”错写成了“苦练皮”,再次抄写时又错写成“苦陈皮”。不放过一字之差,让顾客看到了同仁堂的仁爱。

2006年,澳门发生海水倒灌,导致长达4个月的“咸潮期”。自来水全部是咸的,根本无法饮用,矿泉水、纯净水价格高涨,时常脱销。澳门同仁堂有代客煎药服务,为了不影响药效,店里决定改用纯净水煎药,药费不涨。有位老顾客感动地说:“因为咸潮,酒楼的茶位都涨价了,喝你们煎的药,味道还跟以前一样,真让人放心,不愧是老字号。”

北京同仁堂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梅群说,“以义为先,义利共生”,这是同仁堂的古训,也是同仁堂的价值观。只要利不要义的企业,一个个都倒下了,而同仁堂却屹立百年不倒,其中道理就在于此。

“但愿世间人无病,哪怕架上药生尘”。同仁堂,一个“仁”字,写在牌匾上,也刻在人心里。

做创新药

“尊古不泥古,创新不离宗”。同仁堂既尊重传统,又不被传统束缚;既大胆创新,又不离经叛道。

“膏丹丸散,神仙难辨”,这是很多人对中成药的印象。过去,同仁堂的剂型很少,服用不便。有人编了顺口溜:“中药丸,真有效,可惜就是受不了。分量重,个头大,比起煤球也不小。大肚汉,三尺腰,吃上两丸就管饱。小姑娘,犯了难,樱桃小口没法咬。”

集百草而香天下,普健康而惠众生。同仁堂坚持“尊古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原则,既尊重传统,又不被传统束缚;既大胆创新,又不离经叛道。科研人员以剂型改革为突破口,把大药丸子改成片剂、水丸、口服液、浓缩滴丸等新剂型。如银翘解毒丸、牛黄上清丸、香莲丸等改成片剂,乌鸡白凤丸改成口服液和胶囊。有人将此事编成数来宝:“同仁堂,想得好,要把丸药来改造。圆改扁,大改小,制成药片真是好。分量减,很轻巧,药效一点没减少。”

研制人工牛黄,是同仁堂对中医药的一大贡献。牛黄是牛的胆结石,也是名贵的中药材。著名的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等,都少不了牛黄。然而,牛黄的天然资源稀少,价格飙升,甚至比金子还贵。1957年,同仁堂试制成功人工牛黄,完全替代了天然牛黄,大幅降低成本,深受百姓欢迎。

虎骨酒是治疗风湿的良药,也是同仁堂的古老名药。但是,中国加入保护野生动物国际公约后,虎骨不能使用了。为此,科研人员积极探索与虎骨有同样功能的产品。经过努力,科研人员发现青海高原有一种高原鼢鼠,其骨骼不仅对关节炎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而且能够镇痛和促进骨折愈合,增强机体抗疲劳及抗冻伤,其药效与虎骨相当。根据这一研究成果,同仁堂历经8年时间,开发出塞隆风湿酒,因为高原鼢鼠在当地又被称为塞隆。这是我国第一个动物类一类新药。

从虎骨到鼠骨,配方变了,功效没变。同仁堂的这一科技创新,一举多得,化害为利,既为风湿患者解除了痛苦,又保护了草原生态环境。过去,高原鼢鼠啃草根,挖洞刨土,造成了草原沙化,危害很大。政府为了消灭鼠患,每年拨款治理,成本很高,效果也不理想。塞隆风湿酒研制成功后,在鼠害严重的地区,一度出现了捕鼠高潮。因为每只高原鼢鼠可以卖2元左右,不少农民争相捕鼠,收入不菲。

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抑郁症患者日益增多。过去,得了抑郁症,只能吃西药。同仁堂经过20多年研究,成功开发出巴戟天寡糖胶囊,改变了抗抑郁药物里中成药缺失的局面,为中医药争了口气。巴戟天寡糖胶囊来源于植物,具有显著的抗抑郁作用,安全、有效、可靠、副作用小。科研人员采用国际通用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对照的研究方法,把它和抗抑郁首选药物“盐酸氟西汀”对照,结论是:巴戟天寡糖胶囊治疗轻、中度抑郁症疗效与盐酸氟西汀片相当,且不良反应轻微。

视品牌如命,视诚信为天。同仁堂,一丸地道的中国药,一丸诚信的中国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