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网站二维码

点击加入广元市质量品牌协会
服务指南
通知公告
协会动态
品牌人物
品牌故事
行业资讯
会员风采
今日聚焦
品牌视点
品牌管理
爱上广元造
党建园地
网站首页
苍溪:一个欠发达县域的产业“裂变”
来源:广元新闻网 | 作者:品牌广元 | 发布时间: 14天前 | 472 次浏览 | 分享到:

涂白防冻、修剪枝条、土壤耕翻……入冬后,广元市苍溪县39.5万亩红心猕猴桃,集中进入冬季管护期,为新一年的丰收积蓄能量。

猕猴桃,是苍溪县最叫得响的名片之一。从1986年,世界第一株红心猕猴桃在当地龙岗山被发现以来,苍溪人就在这株珍贵的猕猴桃上做“裂变”文章,不仅先后孕育出红阳、红华等11个猕猴桃新品种,还衍生出猕猴桃果汁、果酱、果酒等多种深加工产品。小小一颗猕猴桃,为当地带来了超60亿元的综合年产值。

“裂变”,也是苍溪作为革命老区、脱贫地区、全省39个欠发达县域之一,叩问高质量发展之路的主动选择。“在一个传统农业大县的基础上,我们需要‘裂变’出更多,可以持续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产业能量。”广元市副市长、苍溪县委书记张世忠如是说。

1月16日,四川日报全媒体调研组来到苍溪,探寻这一欠发达县域的产业“裂变”之路。

苍溪县城全貌。苍溪县委宣传部供图

一颗猕猴桃“裂变”出致富果实

从苍溪县城出发,沿着嘉陵江往上游行进,穿过一片猕猴桃林和白色大棚,调研组来到苍溪县猕猴桃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苍溪猕研中心”)。

苍溪猕研中心主任张文杰正在一个大棚里忙碌:“今年我们要在这里开展红阳猕猴桃高产实验,把现有的先进技术用上,冲刺最高亩产,为产业做示范。”

从发现世界第一株红心猕猴桃,到培育出世界第一个红心猕猴桃新品种,苍溪猕猴桃无论是在产量上,还是品质上,都走在全国前列。目前,全县红心猕猴桃种植面积约占全国1/3、全省2/3。

领先的步伐,离不开科技创新。苍溪猕研中心一楼的培养室里,猕猴桃的茎尖经过杀菌、脱毒、接种、培养、炼苗等步骤,正茁壮成长。“目前有五六千瓶,全部采用无病毒组培。”张文杰说,与传统实生苗相比,组培苗具有品种纯正、商品性好;高大健壮、长势好;不带猕猴桃溃疡病菌,还能提早一年挂果的优点。

2020年,苍溪猕研中心成功培育出红心猕猴桃组培苗,经过多年发展,这里已建成全国最大的猕猴桃无病毒苗木繁育基地。

溃疡病,是猕猴桃种植中最常见的一种病。尽管组培苗能大概率降低溃疡病的发生,但无法完全杜绝。“这种病,越早干预越好。”张文杰说,苍溪建立的猕猴桃溃疡病快检实验室,能够对繁殖材料进行快速检测,在24小时之内判断繁殖材料是否携带病菌,“我们还在和高校合作,检测时间有望缩短至2个小时。”

在苍溪,一枚红心猕猴桃又“裂变”出多种产品。苍溪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苍溪围绕猕猴桃产业精深加工延链补链强链,引进培育广元果王、苍溪圣丰等龙头企业7家,开发红心猕猴桃果酱、果汁、果酒等十大系列58种精深加工产品,实现了精深加工产量2万吨,产值8亿元。

产业链还“裂变”到了文旅领域。目前,苍溪已建成全国首个红心猕猴桃博览园,建成农旅融合景区景点11个、特色街区1个、特色小镇3个、特色村落10个,建成休闲农庄与乡村民宿酒店187家。

同样的“裂变”思路,还用在了雪梨产业上。有着1200多年栽培历史的雪梨,是当地另一颗重要的“致富果”,全县种植面积超过16.5万亩,年产果超12万吨。除果品销售,当地还推出苍溪雪梨宴,产出的雪梨汁、雪梨罐头、梨花雨酒等加工产品,远销海内外。

调研组了解到,为吃透这颗“梨”,苍溪县从花着手,连续19年举办梨花节,将万亩梨花的生态颜值变为经济产值,以梨花经济撬动文旅经济发展。每年在千树万树梨花开之际,赏梨花、吃梨宴,成为众多游客的选择。

梨花盛开时的苍溪梨文化博览园。资料图/苍溪县委宣传部供图

以苍溪梨文化博览园为例,这里不仅展示了世界各地名优梨品42种、乡土果树品种21种,还拥有百年老树园,见证苍溪雪梨的发展历史。在梨花盛开的半个月时间里,梨博园景区平均每天可接待游客近万人次,2024年实现收入300多万元。

小果实蕴藏着大力量。目前苍溪县猕梨产业年综合产值已达90亿元。其中,猕猴桃产业带动超10万人从业就业,梨产业带动16万人从业就业。

苍溪打造的首个省级湿地公园——梨仙湖湿地公园。

一块工业硅“裂变”出支柱产业

调研中,苍溪当地干部,并不避讳发展短板,“工业基础相对薄弱”。2023年,苍溪县的工业增加值为37.89亿元,三次产业比重为27.7:26.5:45.8。从数据上看,该县工业化发展不充分的现象较为突出。

如何因地制宜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组了解到,早在2017年,苍溪就制定过《聚焦产业发展突破工业短板十条措施》,2023年又出台了《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当地正全力补齐工业这块“短板”。

成效如何?调研组来到县城东南方向的一处制高点向前眺望,一座占地1200余亩的现代化工厂正在拔地而起,每天超2000位工人,在这里奋战。

建设中的通威绿色基材(工业硅)项目

这,就是苍溪建县以来引进的最大工业制造项目——通威绿色基材(工业硅)项目,总投资58亿元,设计年产40万吨工业硅。项目指挥长陈雪刚介绍,项目2023年落户,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70亿元,税收约4亿元,新增就业2000人以上。

一个欠发达县域如何拿下这个大项目?在很多苍溪人看来,这取决于“天时地利人和”。

先看外因。苍溪天然气资源充足,每年可向“国网”上载天然气30亿立方米。位于苍溪县的亭子口水利枢纽具有4000万吨年通航能力,通过河运企业可节约四分之三的运价。广元市已探明石英砂储量超3.9亿吨,可为硅基材料生产企业提供充足原材料。

再问内因。为保障项目顺利推进,苍溪县在要素保障上下了狠功夫:投资6亿元,为项目建设220KV双回电力线路200.3千米和专用变电站1座;投资7000万元,为项目新建日供水1.92万立方米工业供水厂1座;投资9000万,为项目扩建日处理7500立方米污水处理厂1座;免费为企业提供1.6万平方米项目临时办公及生活场所……

舍得花钱的苍溪,其实在算一笔“长远账”。调研组在一张展板上看到了一份项目在谈统计表,包括了多晶硅、拉棒、切片、电池片等多个环节。苍溪希望的,是从一块工业硅,裂变出一条完整的光伏产业链。

张世忠说,当地正在以打造晶硅光伏全产业链为抓手,聚焦解决县城缺乏支柱产业、缺乏特色经济、缺乏高水平园区等问题。“我们将立足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优势和公铁水联运联通的区位优势,全力培育和打造硅基新材料百亿产业集群。力争到2027年,全县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全县工业产值突破200亿元。”

在苍溪县发展改革局局长王小平眼里,通威绿色基材(工业硅)项目的引入,更是一次难得的“练兵”机会:“过去我们的干部很少有机会能接触到这种大型工业项目,这次实战可以帮我们锻炼出一支专业化的干部人才队伍。”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苍溪正是用人之时。如今,苍溪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做大做强清洁能源及天然气综合利用主导产业,升级做优食品饮料和轻工制造两大优势产业,突破发展硅基新材料和数字经济两个特色产业,构建“1+2+2”现代工业体系。

全力补“短板”的苍溪,收获一个好消息:刚刚过去的2024年,苍溪加快推进包括通威绿色基材(工业硅)项目在内的12个重点工业项目,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58.26亿元,同比增长20.4%,实现两位数增长。

一个内陆港“裂变”出腾飞力量

苍溪县内,嘉陵江穿城而过,给当地留下宝贵财富:广元港苍溪港区。

作为嘉陵江流域的港口成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重要节点。2019年,嘉陵江全江复航,同年6月29日,广元至重庆航线开通,推动嘉陵江常态化通航。此后,新疆等地的煤炭首次由水路运输进入重庆市场。

广元港苍溪港区

过去,新疆过来的煤炭主要通过铁路、公路运到重庆,成本居高不下。如煤炭经广元港走嘉陵江水路,每吨运输成本将减少17元。

对苍溪而言,这其中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机遇。“随着嘉陵江全面通航、通航条件的逐步优化,西北内陆大批货物都可从广元顺水而下。”张世忠介绍,作为广元港第二个建成的港区,广元港苍溪港区已建成4个“500吨级”多用途泊位(中远期停靠1000吨级),设计年通过能力228万吨。

苍溪县交通运输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自去年9月开港运行以来,广元港苍溪港区先后开通了苍溪港区—南充、广安、珞璜、万州、涪陵等航线,目前已经开航50余航次,吞吐氧化铝、粮食、煤炭、铁合金等散货1.53万吨。

对港口而言,1.53万吨这个数字并不大。但随着一条铁路专用线的加速推进,这一数字有望实现几何式倍增。“我们正在规划一条6.88公里长的进港铁路专用线。”苍溪县交通运输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苍溪港区距兰渝铁路苍溪站直线距离约5.5公里,当前货物到达兰渝铁路苍溪站后,需要转乘货车才能抵达苍溪港,若进港专线建成,货物抵达苍溪港的时间和成本都将进一步降低,进而提升苍溪港的综合竞争优势。目前项目已经成功取得《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并同步取得接轨方案批复和可研审查意见。

“很多煤炭企业负责人都在盯着这条专线。”张世忠说,进港铁路专用线建成后,苍溪港区将成为西北地区煤炭、矿石入渝出海的重要中转港口。抓住这一重要契机,当地在这里规划了临港物流园区,总投资62.7亿元,将建成兼具现代仓储、商贸物流、物流金融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物流园区,“苍溪港区将成为苍溪县经济腾飞的关键变量。”

一些外部力量,也在助力苍溪经济的腾飞。

苍溪嘉陵江畔,杭广东西部协作(苍溪)数字产业园已开园一年多,落地3个项目和21家苍溪本地数字化企业。阿里巴巴在川东北的第一家客户体验中心位于产业园二楼。“现在入职的员工有180多人,大部分都是苍溪本地年轻人,平均每月工资可以拿到4000~5000元。”阿里巴巴乡村振兴特派员罗盈平说。

杭广东西部协作数字产业园

借助杭广东西部协作(苍溪)数字产业园,苍溪发展搭上了“互联网快车”。“过去每天只有三四十单,现在每天线上订单有几百单。”公司负责人董平说,得益于东西部协作对电商企业的培育孵化,广元樵柏夫食品有限公司成为一家年综合收益突破200余万元的电商企业。

调研组了解到,杭广东西部协作(苍溪)数字产业园开园后,已经累计销售苍溪农特产品超过8000余万元。不仅如此,产业园的开园运行,还成功吸引500余名苍溪优秀年轻人才回流。在当地决策层看来,这些年轻的力量将成为“红色苍溪、奋进梨乡”的生力军。

川观新闻记者 李鹏 王怀 王青山 蒋君芳 张敏 摄影 华小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