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网站二维码

点击加入广元市质量品牌协会
服务指南
通知公告
协会动态
品牌人物
品牌故事
行业资讯
会员风采
今日聚焦
品牌视点
品牌管理
爱上广元造
党建园地
网站首页
周志懿:打造地域文化品牌应把握好三个关系
来源: | 作者:品牌广元 | 发布时间: 1569天前 | 5203 次浏览 | 分享到:

  本网讯  1月11日,以“讲好中国品牌故事,擦亮地域文化品牌”为主题的地域文化品牌论坛在全国人大会议中心举行。中国地域文化品牌工程同时启动。中华文化促进会驻会副会长陈钢、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陈俊宏、原国家宗教局副局长蒋坚永、清华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熊澄宇等领导与专家出席。论坛由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办,中华文化促进会品牌文化委会员承办。《中国名牌》杂志社总编辑周志懿应邀出席并发表了主旨演讲。以下为发言实录:

《中国名牌》杂志社总编辑周志懿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邓秘书长的邀请。之前邓秘书长想让我讲一讲新中国成立70年来品牌事业的成就、问题与对策。后来想到今天论坛的主题是有关地域文化的,觉得原定演讲的主题有点太宏观,我想还是要围绕地域文化来讲。特别是刚才听到几位领导与专家高屋建瓴的演讲,我受益非浅,现场有了一些启发。现在分享给大家,算是我的学习心得,不到位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回顾这些年,各地方对地域文化的挖掘存在着两极分化的现象,用一个词概括就是冷热不均。说热,是指一些地方热衷打造地方文化,甚至为争某个故里打得不可开交。诸如夜郎故里,湖南与贵州在争;《桃花源记》里的桃花源,好几个地方争着抢;还有什么李白故里、曹操故里、雅女故里等等,甚至连《西游记》中孙悟空所在的花果山都一度被争来抢去。说冷,是指还有许多地方忽视地域文化的挖掘,到目前为止还只是做些表面的山水文章。这方面我举两个例子。

  一个是黑龙江省的牡丹江。牡丹江市有个著名的景区就是镜泊湖,当然还有火山公园,秋天的确漂亮。但去过的人总是留不住,所以到现在牡丹江市的旅游依然不温不火。原因在哪里?个人感觉一个重要的原因可能就是地域文化挖掘不够。牡丹江这座城市是上世纪才发展起来的,最开始只是日本人在牡丹江边上修的一座小火车站。牡丹江真正的文化根源在哪里?我告诉大家,实际上在牡丹江市下属的宁安市渤海镇。公元698年,粟末靺鞨族首领大祚荣在牡丹江上游敦化敖东城建立了“震国”。公元705年,大祚荣受招唐朝改国号为“渤海”,正式成为唐朝管辖下的地方自治政权。公元755年,大祚荣之孙、渤海三世王大钦茂将国都迁到今天的宁安市渤海镇,定首都名为上京龙泉府。强盛时期设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疆域包括今吉林省、黑龙江省的大部,辽宁省少部以及俄罗斯滨海地区和朝鲜咸镜北道、两江道、慈江道及平安北道的一部分,幅员五千余里,号称“海东盛国”。唐代的渤海镇,又称暹罗,是亚洲第二大城市,仅次于长安,可见当年其繁华。如果能利用好这段历史,在靺鞨文化与女真文化上做些文章,我想,无论是镜泊湖还是牡丹江都将被赋予更深的文化意义,地方品牌自然就更有吸引力了。

  还一个是我自己的老家。我老家在湖南省新邵、隆回、新化三个县的交界处,交通偏僻的山区。就在我家老房子背后三公里左右的地方,有一座大山叫十重大界,海拔有一千多米,挺拔奇伟。我小时候经常到那座山上去捡柴火。但从没想到过这座山会有什么故事。从我记事时起,也从来没有当地人知道这座山有什么故事。后来,就在前几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通过谷歌地图想看一下家乡的地形,竟然发现十重大界上的某处山脊线围成了一个心形,非常明显,我当时很好奇,于是开始研究这座山。这不研究不知道,一研究吓一跳。正是我这偶然的发现打开了家乡的文化密码。没想到十重大界竟然是一处千年古战场,曾是宋前梅山峒蛮的核心居住区之一,在《宋史·南蛮传》和《宋史·石曦传》中均有提到。石曦是宋朝的一员大将,山西人,曾率兵马进攻“板仓诸峒”,斩杀梅山峒蛮5000余名。我家背后的十重大界就是《宋史》中提到的“板仓”,现在当地还叫板山与苍溪山。后来我就这个发现连续写了几篇文章,引起轩然大波。现在当地的旅游已经开始发展起来,隆回县有关部门已经开始着手开辟滑翔伞基地与杜鹃花海旅游线路。

  地域文化其实就是特色文化。目前我国地域文化的挖掘与打造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结合以上,我个人认为,打造地域文化品牌,应该注意三个关系。

  第一个关系是个性化与大众化的关系。

  2019年11月,我参加了一个城市品牌项目的论证会,在介绍各个城市的情况时,我发现一些城市无一例外地想将自身打造成国际化城市、区域中心城市、智慧城市等,千城一面,少有特色,更很少从文化的角度来谈。在全球化的今天,打造地方品牌必须要有独特性,必须差异化,否则人家很难记住你。怎样个性化,如前面所说,突出地域文化是最好的抓手。但又要注意,这种以地域文化突出的差异化又是为地方的大众化服务的。就像熊澄宇教授刚刚讲的那样,文化求异、文明求同,挖掘具有独特性的地域文化的目的不是独孤求败,不是为了自我陶醉,根本上还是为了让更广大的社会所熟知与了解,是为了让文明共享。

  第二个关系是形与神的关系。

  有些地方也打文化牌,但热衷做些表面文章,比如盖园子、建小镇,还有什么修旧如旧,结果折腾半天,投资巨大,游客却寥寥。原因在哪里?形聚而神不聚。打造地域文化必须要追求形与神的统一。

  首先是要以形塑神。有很多例子,有以口号为形的。就是将地域文化高度概括出一句经典的口号。比如江西的口号是“红色摇篮,绿色家园”,“红色摇篮”代表什么?代表红色文化,这是江西最大的特色。“好客山东欢迎您”中的“好客”代表着山东的生活方式与理念;“老家河南”中的“老家”,突出了河南作为中原地区在历史上的中华文明与族群输出地的地位。还有“七彩云南”“一座叫春的城市”等;有以建筑为形的。比如岳麓书院、黄鹤楼、小蛮腰、东方明珠等,一提到某座建筑,就能想到一个地方;有以人物为形的。比如一说起张贤亮就会想到宁夏,一说起赵本山就会想到东北,一说起沈从文便会想到湘西等。1月21号,《中国名牌》将在上海虹桥站开行 “水晶晶的南浔”高铁专列,各位知道南浔最佳代言的形是什么吗?一说南浔很可能许多人不知道,但一说《哥德巴赫猜想》,基本上所有人都知道。那我告诉大家,“水晶晶”这三个字就来自于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的作者徐迟写的一篇文章。徐迟就是南浔人。可见,借物言事,以形塑神,是打造地域文化品牌的重要手段。

  其次是要出神入化。什么意思呢?形也好,神也罢,那都还只是当地的,从打造地域文化品牌的角度来说,如何将本地的特色文化转化为吸引外地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东西,这是关键的关键。因此,所谓出神入化,核心就是如何讲好文化故事,建立地域文化品牌与社会的关系,打造与公众间的情感共鸣,要善于通过作品、食品、用品、物品等,从生活的角度切入,以神化人,建立并固化与公众的情感联接,这一点非常重要。

  第三个关系是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关系。

  挖掘地域文化,打造地域文化品牌,可以极大地塑造文化自信,但还需要文化自觉。我想这也有三点:

  文化自觉,首先要体现组织上的自觉,即政府主导。目前很多企业、民间组织与个人也热心进行地域文化开发,我本人也是其中一员,我前些年一直挖掘湘中地区的梅山文化,也为当地的文化遗存保护在呼吁,但总体感觉,没有地方政府的主导与支持,个人与民间的力量很有限。政府应该成为地域文化品牌塑造的主导者。

  文化自觉,其次要体现理念上的自觉,即要如何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挖掘是第一步,保护是基本前提,开发是手段。开发的根本目的还是在保护,因为只有保护好了,地域文化才不至于是无源之水,才能有进一步发扬光大的可能。但有些地方的地域文化开发过度商业化,反而伤害了地域文化的品牌,这是得不偿失的。如何把握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这是打造地域文化品牌过程中的一个大问题。

  文化自觉,尤其还要体现方法上的自觉,即如何把握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地域文化是历史长期形成的,一般都代表过去多年的文化遗存。但如果一味停留在过去,就不能够搭上时代的快车,不能让地域文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大放异彩。因此还要大胆创新。2019年有个重大的品牌现象叫“国潮升级”,比如故宫由于品牌的提升,可以卖口红、衣服。长城、西湖、敦煌等莫不如此,由这些知名的地域文化品牌授权的品牌联名非常火爆。所以,地域文化品牌的打造,在方法上一定要善于创新推广。要借势新媒体与新方式,大家知道很多地方品牌都通过抖音、快手、火山等短视频进行传播,塑造品牌形象,打造了很多网红地,最近西安“不倒翁女孩”非常火,每天晚上的观看者都会排起长队,这说明借助新形式、新手段以及新媒体,能够为地域文化的传播插上翅膀。还有我刚刚提到的品牌联名,就是借力打力、借鸡下蛋、借船出海,只有这样,地域文化才会从文化事业上升到文化产业,不断升级,成为打造地方品牌、区域品牌甚至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抓手。

  以上为我听了前面三位专家演讲后的学习心得,有些粗浅,再次恳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