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塑造的是一个“集合美貌与智慧于一身的奇女子”,你应该怎么说话?
如果塑造的是一个“幽默搞笑热爱段子的老司机”,你应该怎么说话?
......
每一个人,说话方式和语气都不一样,当你搞清楚这些,就可以开始好好说话了。
可以参考插坐学院之前推出的人格化RCSC模型,很好用,大家可以琢磨一下。
02
别长句子,要短
既然是听觉,听太多了,难免记不住,不仅注意力分散,还印象不深。
所以,想写这种“说话”文案,如果没有非常强的文字把控能力,那就尽量别太长吧。
文字不要过于书面化,需要更口语一点;也不要啰嗦,能一段说完的别用几段,不要用五花八门的形容词来刻意包装你的文字......
另外,句子短,节奏要快。
想想看,如果文案每一句都很长,这像说话吗?那不得一口气背过去!
再说,一连串长段文案会让行文呆板,放在这种“说话”类文案里面,就显得张力不够。
多用短句可以让用户思绪更清晰,互动性更强。它会让叙述紧凑,产生不错的张力和节奏感。
你看那些经典文案,都会经常用短句,读起来很过瘾,就像一个人在你旁边突突突的说话。
比如乔布斯的创世纪经典广告《think different》,当时让很多人“听”得热血沸腾。
向那些疯狂的家伙们致敬,
他们特立独行,桀骜不驯,
惹是生非,格格不入,
他们用与众不同的眼光看待事物,
他们既不喜欢墨守成规,也不愿安于现状。
你可以赞美他们,引用他们,
反对他们,质疑他们,颂扬或是诋毁他们,
但唯独不能漠视他们。
因为他们改变了事物。
......
他们推动人类向前发展,
他们是别人眼里的疯子,
但他们却是我们眼中的天才。
因为,
只有那些疯狂到以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的人,
才能真正地改变世界。
03
让文案一听就明白
既然是人格化的说话,要发挥这种自然语言的效果,那你说的话就要让用户一听马上能懂。
1994年,比尔盖茨坐在33万张纸上,手中拿着一张光盘告诉全世界:
光盘能记录的内容比这33万张纸都多。
这样的文案,在当时人们对光盘认知有限的情况下,大家瞬间就理解了......
之前老贼就有分享:用户对陌生的东西是天生没有安全感并抵触,我们每一个人习惯用固有的认知结构去理解新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