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非遗项目“川北老银”第十代传承人周伶利
醉心技艺 25年愿做坚定的传承者
广元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北老银银饰制作技艺,是一门广元乃至川北地区特有的古老技艺。它起源于明清时代,后经广元老城上河街的阆广金春银楼老工匠们代代传承,至今已有300余年历史。
一整套头饰有八九件之多,在佩戴中也有很多讲究。
今年42岁的周伶利是川北老银银饰制作技艺第十代传承人。从17岁开始学艺算起,他已在纯手工加工老银的路上坚守了整整25年,是这一行里屈指可数的“老银匠”了。
300年传承十代人“川北老银”入选非遗项目
“叮叮当……叮叮当……”在位于下西坝火车南站附近的一条小巷里,一间没有招牌的作坊里不时传出富有节奏的敲打声。
与寂寥的火车南站一样,这间不起眼的手工作坊也并不被过往行人所注意。门口不大的玻璃橱柜里,摆放着做工精细的银碗、银壶等生活用具,以及发卡、发簪、手镯、耳坠等银饰。
橱柜后面仅有几平米的空间里,周伶利正在埋头錾刻着自己的银饰作品。在他头顶上方的墙壁上,悬挂着一块写有“打老银子”的纸壳子。另一侧,一块白底烫金的牌匾格外醒目,上面镌刻着“广元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北老银银饰制作技艺”。
据史料记载,川北老银银饰制作技艺源于明清时代,后经广元老城上河街阆广金春银楼(原云成银楼)老工匠们代代传承,至今已有300余年历史。在过去,作为一种传统手工制作技艺,老银传统手工技艺是反映民间文化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一种象征。因此,以老银作为原料制作的各种银器和银饰均非常巧妙精致,很受一方百姓的喜爱。
然而,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纯手工制作老银的技艺受到了现代文化和机械制作的强烈冲击,正面临着市场萎缩、技艺失传,以及传承人难觅的危机。作为“川北老银”第十代传承人的周伶利在长期的探索和实践中,寻遍了广元境内的老艺人,极力挖掘濒临失传的制作技艺。通过不断学习和探索,他将现代设计理念和制作工艺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精心制作出了一大批富有创新元素的纯手工银饰作品。尽管很少与普通消费者产生共鸣,但他甘愿在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之路上,做一名孤独的守望者和坚定的传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