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品牌化消费的兴起、中国品牌的全球化、中国文化自信的释放,这一切,都将帮助中国实现踏上从制造大国到智造强国再到品牌强国的崛起之路。
文|张佳 20世纪80年代,上海牌手表、永久牌自行车和蝴蝶牌缝纫机,曾经是当时家庭的“三大件儿”。时代变迁,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与此同时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
然而,中美贸易战硝烟未散,中国贸易顺差大,美国资本收益高。究其原因在于,中国更多利用劳动力优势从事加工制造,解决就业;美国更多利用品牌和技术优势在全球配置资源,获取更高的资本报酬。
中国制造的规模世界第一,而在两大品牌评估机构Interbrand和BrandZ发布的2017年世界100个最有价值的品牌中,中国分别只有2个和14个,而美国分别有52个和54个。 一个经济体缺乏世界级品牌,往往就处于价值链中低端。中国货物贸易顺差的59%来自在华外资企业的出口,61%来自加工贸易,中国从加工贸易中赚取少量加工费,而美国这样的品牌强国则从设计、核心零部件供应、营销与品牌等环节获益巨大。由此可见,当拥有强大的世界级品牌,即使土地、劳动力等成本上升,自己不制造了,仍可站在价值链上游获益。 那么,中国为什么亟需打造世界级品牌?如何打造世界级品牌?中国品牌的全球崛起为营销传播带来哪些机遇?中国文化自信的释放如何引领中国品牌的输出?在“2018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暨第二届中国品牌发展论坛”上,相关部门领导、行业专家、优秀企业家共同聚首、深刻作答,共同探索中国品牌强国之路。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无论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是推动高质量发展,都需要高品质、优品牌的支撑,都需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加强品牌建设,都需要充分发挥品牌的引领作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党组成员陈钢在会上指出,要坚定不移地走以质量打造品牌、以品牌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经济质量优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一个国家能否从全球化中获益,取决于其是否参与及以何种方式加入全球价值链体系。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中,少数发达国家长期占据中高端环节,而多数发展中国家处于中低端环节,品牌价值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原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理事长刘平均指出,一直以来,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品牌标准的制定,当前亟待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品牌价值评价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