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网站二维码

点击加入广元市质量品牌协会
服务指南
通知公告
协会动态
品牌人物
品牌故事
行业资讯
会员风采
今日聚焦
品牌视点
品牌管理
爱上广元造
党建园地
网站首页
没有品根的品牌不值钱
来源:作者:岳新力 来源:品牌联盟网 | 作者:品牌广元 | 发布时间: 2393天前 | 2636 次浏览 | 分享到:

  一句“孔府家酒让人想家”,就让孔府家酒大卖起来了。

  真正起作用的却不是“让人想家”,驱动力来自信心和形象上——开了中国酒广告的先河,在公信力很高的平台“背书”下,振臂一个高呼:我这里卖酒啦!

  其实,没有品根的营销和传播建立起来的“关联”都是概念的,符号的,标贴式的,弱联接的,不堪一击的。

  “孔府家酒让人想家”在海外对华侨来说有用,但是起作用的也不是“家”文化,而是“孔府”的关联联想。

  至于“想家”,恐怕只要是与家乡有关的信息都能让海外华侨想家,勾起心底的乡愁,尤其是在与“胃”相关的饮食方面。

  至于非要说酒,恐怕茅台、杜康、杏花村,以及小时候经常见到的地摊酒,都一样能让海外华侨想家。

  在国内,更不是因为“想家”,而是因为名气去买它。

  “孔府家酒”这句话的主语是“孔府”,不是“家”,也不是“家酒”。

  直觉上,“孔府家”这个酒品牌的品根是与“孔府”有关的,在孔府上挖掘品根,才是根本的,直接的。

  “孔府家酒让人想家”这句广告语并不是最适合孔府家酒的,至于强调的“家”文化更是缺乏品根的做法。

  时过境迁的今天,品根不清晰的品牌,不论高喊什么“标贴式”的文化(礼文化、儒家文化、中国文化——“集体主义”式概念陷阱),都不会真正的有驱动力。

  正确的做法,一定不是贴附在“文化”味或者某句单纯感人的广告语上——这些只是强化品根和彰显价值后带来的——直觉的结果。前提是,你要先有清晰的品根。

  这也是孔府家酒的战略根本:必须挖掘出“孔府”或“孔家”的酒的品根,然后清晰出价值,持续彰显(沟通)下去。

  据说,末代“衍圣公”看到老家人送给他的“孔府家酒”时说,我们孔家没有这种酒。看到这个信息时我心里咯噔一下子,猜想着孔府家酒的品牌很可能是建立在“大坑”上的?悬空了?

  人们认识外在事物时,永远都不可能是凭空想像的,必须是立于材料、媒介上的。

  一个品牌的名字不可能只是代记产品的符号——否则,同类产品出现后,这个名字符号就成了只是辨识用的“商标”了,它必须是代记“价值提供”的品根,也就是名字是品根的记号。

  如果你不是,是的那一个就会来替代你——消费者的直觉很快就不再劳你大驾了。不信?

  中国白酒里面比茅台卖的贵的,出现过不止一次,也不止一个,结果怎么样了?还不是刚把椅子暖热就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