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应该怎么走?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旭、李文华、赵春江领衔开展的中国智慧生态农业相关研究成果发布,提出未来30年应坚持发展“现代智慧生态农业”这一基本方略。本期对话邀请三位院士,共同探讨实施该方略的政策建议、发展趋势和技术路线。
李文华:当前,我国资源环境问题依然严峻,如水土资源方面约束趋紧,资源利用效率不高,耕地质量下降等。此外,生态功能退化风险仍在,面临如气候变化导致极端气候灾害频发、农业结构单一化、生物品种多样性锐减等问题。随着国际农业发展迈入新阶段,实现农业生态功能持续提升和可持续发展,我国农业将持续面临着低碳与绿色发展的挑战。
主要发达国家加快布局智慧农业、生态农业、生物农业
主持人:从国外的实践来看,现在国际上农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李文华:当前,新一轮技术革命方兴未艾。国际农业经历了机械化、化学化、信息化的串联式发展过程,现在已进入了智慧型、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新阶段。主要发达国家在加快布局智慧农业、生态农业、生物农业等,抢占农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制高点。
联合国粮农组织先后推动提高生产力、增强适应性和发挥农业多功能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生态农业(Agroecology)与气候智慧型农业(ClimateSmartAgriculture)计划。这些计划的核心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不破坏土地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单位面积生产力;二是加强自然生态系统对农业的庇护作用;三是发挥农业的多种功能,强调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的全面提高。
赵春江:智慧农业工程科技的发展已成为国际上现代农业技术发展前沿。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将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的深度融合作为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动能,在前沿技术研发、数据开放共享、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前瞻性部署。
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组织围绕智慧农业分别出台了相关战略计划,如美国的“面向2030年食品和农业的科学突破”、欧盟的“农业科技2030”、日本的“数字农业、食品、农业、农村基本计划”等,将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整个农业生产活动和经济环境,加快推进智慧农业发展,激活农业数字经济。
现代智慧生态农业是一个可持续的复合农业生态系统主持人:我们的国情和农情决定了不可能照搬国外农业现代化的经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必须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结合国内外的实践来看,到2050年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国农业应该怎么走?
刘旭:要实现农业强而永续、农民富而体面、农村美而生态的美好愿景,不仅要提高产品产量,还须提高产品质量、确保食品安全。不仅要提高土地产出率、获得经济效益,还应发挥生态系统的多种环境服务功能并促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确保农产品质量与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并能紧跟国际农业技术和管理发展前沿。这就需要探索一条综合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