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网站二维码

点击加入广元市质量品牌协会
服务指南
通知公告
协会动态
品牌人物
品牌故事
行业资讯
会员风采
今日聚焦
品牌视点
品牌管理
爱上广元造
党建园地
网站首页
品牌观点——国潮和本土意识:从文化自信到品牌自信
来源: | 作者:品牌广元 | 发布时间: 1414天前 | 9865 次浏览 | 分享到: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成为中国经济的新战略方向。中国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一旦得以充分释放,14亿人民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将为中国本土市场注入巨大的市场空间与品牌想象力。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民营企业迅速发展,技术不断进步,这一时期中国开始推出具有科技含量的自主品牌产品:第一台国产手机南京熊猫,第一台笔记本电脑联想S5100,都开始纷纷登台亮相。

中国承接的产业转移开始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型转变,也根据各地不同的发展路径形成了区域特色产业,比如东莞的电子产品加工、泉州的运动鞋类加工、义乌的小商品加工等等。中国融入全球产业分工,并实现了贸易和经济的大幅增长。

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让国民整体收入大幅提高,伴随大众消费能力增强的,还有品牌意识的空前觉醒,大家不仅要购买各种家电、日用品,还要买高档产品,买名牌产品,在性价比和品牌之间,消费者开始向后者倾斜。

国际知名品牌的炫耀性、强粘性和高溢价能力优势此时凸显出来,而国产品牌在一定程度上给消费者的认知是质量参差不齐,设计太土,缺乏品牌效应,图的就是便宜。本土企业开始意识到,如果不发展自主品牌,未来不要说到国际上跟别人竞争,就是自己家的地盘恐怕都守不住。

从1998年到2008年,已经立足全球的中国制造业开始升位进入品牌时代,不仅严把质量关,还在科技、创意上有所突破。同时中国制造业开始从只是代工某个环节向完整的全产业链体系进化,本土品牌也通过收购向海外扩张,多管齐下让中国制造的核心竞争力稳步提升。

当然这个阶段我们也遇到新的问题:那就人口结构变化,人口红利消退,劳动力成本提高,地价飞涨;制造业重心开始向外转移。

统计数据显示,1995到2015年这十年间,中国制造业每小时劳动力成本上涨了10倍,过去廉价劳动力带来的巨大市场优势开始失去,一部分海外订单开始撤出中国,不可忽视的是,去低端化的同时,中国制造尚缺乏核心自主技术,这就可能面临青黄不接的局面。

根据中国工信部对30多家大型企业、130多种关键基础材料调研结果显示:有32%的关键材料在中国尚处于空白,52%依赖进口,绝大多数计算机和服务器通用处理器——95%的高端专用芯片、70%以上智能终端处理器以及绝大多数存储芯片都依赖进口。在装备制造领域,高档数控机床、运载火箭、大飞机、航空发动机、汽车等关键精加工生产线上95%以上制造及检测设备也都依赖进口。

在规模庞大的背后,技术改革迫在眉睫。此时,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涌现出来,华为、海尔、格力、小米、吉利等优秀企业纷纷崛起,他们的再次亮相不再是以跟随者的身份,而是领先者的形象。中国制造再次向中国智造转型,这一次是智慧的“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