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网站二维码

点击加入广元市质量品牌协会
服务指南
通知公告
协会动态
品牌人物
品牌故事
行业资讯
会员风采
今日聚焦
品牌视点
品牌管理
爱上广元造
党建园地
网站首页
三顿半崛起的商业逻辑,为什么值得中国所有新消费品牌学习?
来源:首席品牌官 | 作者:品牌广元 | 发布时间: 1245天前 | 4455 次浏览 | 分享到:

如果套用WIFI模型来做一个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如下图所示,New Balance和SKII都通过从新理念到品牌承诺到文化密码的一气呵成,漂亮地完成了一次品牌塑造。

本土化先驱:

Doutor咖啡的“文化创新”

咖啡领域的另一个文化创新,发生在我们的邻国——日本。

上个世纪70年代,咖啡在日本还是一个奢侈品饮料。1971年,一个名叫鸟羽博道的日本咖啡学徒前往巴黎考察。在巴黎香榭俪舍大街,鸟羽看到人们站在柜台前边喝咖啡边吃面包边聊天的情景,让他充满了憧憬,他坚信总有一天日本人也会这样,把喝咖啡当作一个日常消费。

回到日本的鸟羽不断问题自己,我为什么要开咖啡馆?一杯咖啡的功效是什么?最终鸟羽确认,咖啡馆的使命是为人们提供一个心灵休息、交流的场所。因此,鸟羽把“为人们提供轻松和活力”做为品牌理念,在东京成立了平价咖啡品牌“DOUTOR”。

为了让所有人可以轻松地走进咖啡馆品尝咖啡,鸟羽把店内设计成为温情的家庭风格,并在价格策略上贯彻低价路线——在DOUTOR喝一杯咖啡,只需要150-200日元(人民币12元以下)。

“为人们的轻松与活力”的经营理念,加上“价格便宜”、“服务迅速”,“味道不亚于全程服务店”等特点,还有日本第一家欧式咖啡店的形象,DOUTOR的攻势一发而不可收拾。今天,DOUTOR已经打败星巴克,成为日本最大的咖啡厅连锁店。

我们认为,DOUTOR的商业模式同样对今天的中国消费品创业有莫大的启示:

➀ 找到一个刚刚进入国内的外国新兴消费品类。

➁ 把这个原本高端的洋消费品本地化,把它拉到一个日常消费的维度,赋予它新的消费意义。

在国外消费品品类本地化的过程中,其实我们是可以做大量的文化理念再造的。

首先,这些品类很贵。因为最开始的时候这些东西都是进口的,数量很少,又带着海外发达国家的气质,所以只有一小部分有钱人消费得起,在消费的过程中又不可避免地显得很装。比如早年的星巴克。很多人去星巴克喝咖啡,并不是真的爱喝咖啡,只是为了显示自己特别国际范儿。

其次,我们知道一个装的消费习惯是不能持久的,它最终会回归到日常消费。今天我们再去喝咖啡,很多人是真的喜欢并且需要喝咖啡,而不需要装着喜欢喝而喝。这是一个外国消费品类,走向本土化的必然过程。

再比如巧克力、红酒、香水等等,这些消费品从进入中国时,就被打上了奢侈品的标签,被放入了节日礼品的范畴。但巧克力一定得别人送吗?红酒一定得配西餐吗?我想,这些领域中仍然存在着大量亟待被新理念改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