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洋品牌的本土化,也是为了更好的激发起这部分消费者的情感共鸣,从而引导他们进行消费。本土化的口味,提升了用户就餐体验的同时,也提升了品牌的复购率和销售额。
中西结合的创意菜品,还能充分迎合当代年轻人想要“尝鲜打卡”的猎奇心理,利用时下流行的“社交化饮食”趋势,破圈获取新客源。
03
目前来看,本土化做的比较成熟的洋餐品牌,其营销手段也是有许多共通点的。
首先一个就是充分洞察国人喜好,做精准的营销。
比如专注于做咖啡的星巴克,平时很少会特意的在饮品上做什么“中国式口感”的创新。但是每逢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就会推出棕子、月饼这类的限定产品,投消费者所好,只做刚需。
其次,跨界年轻人喜欢的文化内容,也是本土化的套路之一。
之前,肯德基就曾联手电影《功夫熊猫》,借助阿宝的IP形象,推出了K记饭桶,“骗”大家去吃饭。
并且还利用IP形象本身的追梦、勇敢等特质,来进行精神层面的升华,把饭吃出高大上的感觉来。
再有就是, 强化品牌本土化符号,使用户形成深刻记忆。
例如,自从改姓“金”之后,麦当劳就一直在拿这个中国人相当喜欢的汉字做营销。从名字里带金字的消费者到店用餐可以获得产品兑换券,到打出“送你新年第一桶金”的广告语,一系列的操作无疑都是在强化“金”字的品牌符号,让用户产生联想记忆。
虽然目前众多外国餐饮品牌都在赶着风潮做本土化,但是大多数还仅仅只是流于表面,在蹭产品热点和广告营销上做文章,很少能深耕到文化层面,真正的去做融合和创新。
接下来,中国餐饮市场的竞争一定会愈发激烈,相信只有那些能够深刻洞察消费者物质和情感需求,深挖产品文化价值的品牌,才能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