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情感上的无可替代唯一性,落到欧派的产品身上,就相当于是全屋定制给人的那种独家感。
只不过,再稍微多想一点点,故事里那位从事「共享爸爸」工作的爸爸,在发现自己家庭地位被同事共享后受到冲击,最终换掉工作,选择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家人......
那说到底,只能算是一种委曲求全。
谁能保证,他换的那份工作,就一定是他所热爱的,同时又能获得高回报的呢?
而这种委曲求全,其实反过来也恰恰说明了,这世界上真的很难找到一种解决方案,去让人能完美地兼顾工作和家庭。
那感觉就像是你不能要求一个人在工作上坚持做到 996,又要他在生活上坚持做到 669 一样。
▼
另外,如果我们把视线从这个「共享爸爸」的故事拉开,去回看欧派最近 3 年跟消费者在情感层面沟通所做出的努力——
欧派已经越来越是个故事宝藏了。
而且,它很可能已经变成了中国家居品牌里,最擅于讲故事,也敢于进行故事创新的那一个。
比如,2017 年和 2018 年中秋节,欧派连续推出狼人故事系列,发展出了一个高辨识度的 IP。
2018 年和 2019 年的春节,欧派连续推出「回家故事」。
在故事里,聚光灯都打向了空巢老人这个群体身上,一个充满奇幻感、一个带着现实感。
还有 2018 年「5·15 国际家庭日」,欧派讲了一个机器人爸爸的故事。
再结合今年推出的这个共享爸爸故事去看,未来欧派爱家计划的沟通抓手,应该也会聚焦在爸爸系列身上。
也就是说,欧派已经用一个个故事,在几个重要的营销节点上,慢慢开始建立起自己的品牌护城河。
并且,这里面的每一个故事,在产品层面反复诉求的都是「定制」,在空间层面反复指向的都是「家」,在情感层面反复导向的都是「爱」。
可以说,故事,就是品牌和消费者情感交流的神助攻。
它能让消费者移情于品牌,让他们在品牌所构建起来的世界观里找到共通的自我。
当然,找到一个故事,并且讲好一个故事,不是件那么容易的事。
美国创意写作指导者罗伯特·麦基认为:
故事的艺术不在于讲述中间状态,而在于讲述人类生存状况的钟摆在两极之间摆动的情形,讲述在最紧张状态下所经历的人生。
也许多年以后,随着欧派在讲故事的艺术上深层开发, 我们可以进入「欧派的广告故事会」里,去经历自己曾有过和曾想拥有过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