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一线“绣”出小康美景
——麻柳乡文化扶贫软实力变硬实力
麻柳刺绣传习所建成、18公里刺绣法治文化长廊建成、麻柳刺绣两度走出国门成为“国礼”……手捧着麻柳刺绣这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朝天区麻柳乡按照“文化搭台、刺绣唱戏、旅游兴乡、产业富民、全民奔康”的发展思路,不断探索文化扶贫新路径。
今年,全乡18.51公里的通村通组公路硬化任务、21处安全人饮工程已全面完成,2018年计划退出贫困户人均纯收入均高于3600元,各村贫困发生率均低于3%,扶贫带来的实惠真真切切。
一双双巧手拿着绣花针,在文化扶贫“麻柳实践”这幅画卷上翻飞,绣着他们心中的小康美景。
非遗助脱贫贫困妇女年增收近1000元
麻柳刺绣,2008年6月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麻柳乡也因此被四川省命名为“特色文化乡镇”,2010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该乡是白羊古栈道上的高寒山区农业乡,幅员面积54.75平方公里,辖7村54组8000余人。
2014年,通过逐级评定审核,全乡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村2个,贫困户336户1079人,贫困程度较深。
脱贫攻坚战役打响,麻柳乡就攥紧了手中的麻柳刺绣,因为他们深知,这是最有力的工具。
“只要有一技之长,就不愁致不了富。”麻柳刺绣国家级传承人——四坪村的张菊花说。
麻柳刺绣分散经营,个户生产,要想跻身市场必须抱团发展。2015年,虞美人麻柳刺绣协会成立。第二年,集宣传、展示、演练和大师工作室于一体的麻柳刺绣传习所建成。
如今,协会成员达50余人,有建卡贫困户人员20余名,基本形成了抱团发展,规模生产,市场营销的发展模式。
在协会的拉动下,协会20余名建卡贫困户会员家庭仅刺绣收入近万元,经市区验收,2016年底均达到脱贫标准。贫困家庭的妇女不出家门,凭借着勤劳和巧手,人均每年能为家庭增收近1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