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 点
活动集锦
党建园地
爱上广元造
打假治劣
行业要闻
新品发布
今日聚焦
广元工匠
网站首页
协会简介
会员风采
协会动态
服务指南
管理智慧
通知公告
品牌策划
广元名家
品牌营销
广元名师
地标产品
广元名医
品牌文化
品牌管理
品牌故事
有机产品
针尖上的守望者:麻柳刺绣传承人张菊花
来源: | 作者:品牌广元 | 发布时间: 2239天前 | 2516 次浏览 | 分享到:

——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麻柳刺绣传承人、四川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张菊花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麻柳刺绣传承人张菊花

 

柳刺绣作品
  

 
麻柳刺绣作品 


麻柳刺绣作品 

  手指间的流转,针尖上的倾诉,幻化出一个个光与影结合、精巧无比、色彩斑斓的锦绣世界。

  5月的一个上午,记者邂逅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麻柳刺绣传承人、四川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张菊花,初阳映照下,只见她手中飞舞的彩线,色泽倍加耀了眼,飞针、走线,娴熟而丝丝入扣,轻巧的技法,犹如优雅的舞蹈,女红之巧,十指春风。

  她身边的绣兜里,摆放着她的众多绣品,香包、鞋垫 、围腰、桌布、壁挂…… 一件件流淌着古老传统技艺的作品惟妙惟肖,既有花鸟的多姿、虫鱼的灵动,又有人物的俊俏、山川的壮丽,让人目醉神迷。

  麻柳刺绣:传承人文历史、民族血脉的文化图腾

  在麻柳乡当地,人们把刺绣称作“架花”(十字绣)。“架花”是麻柳刺绣中最基础、最传统的一种针法,另还有挑花(里外花)、扎花(绣花)、串花、游花、补花、滚边等绣法,所绣成套各式花围腰、花鞋垫、花鞋、花袜子、袜溜跟,式样精美,做工精细,色彩运用对比强烈,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麻柳刺绣就地取材,所用材料仅用简单的针、线、布,通过黑、白、红、蓝等土布和彩色棉线,配置以不同明暗的冷暖色块。所绣制品,针线详密、色彩鲜艳、组合巧妙,令人赏心悦目。

  麻柳刺绣所绣图案,或耕种收割、或婚嫁礼仪、或人物鸟兽,花色多样,简洁明快。比如在绣狮子老虎的时候,绣女们将现实中的狮虎等猛兽化为惩恶扬善的可爱形象,这些抽象简化而成的刺绣图案,浓眉大眼、威风凛凛。艺术的夸张和变形,既不失去生活的真实,又使刺绣作品极富装饰意味和艺术美感。

  “姑娘会架花,不愁找婆家。”麻柳姑娘从四五岁开始跟着母亲、奶奶学习“架花”,到出嫁之前便掌握麻柳刺绣的各种针法技巧。在当地,评价谁家姑娘贤惠与否,首要条件是“针线”,其次才是“人品”“茶饭”。因而,“针线活儿巧不巧”至今仍然是麻柳地区男女青年恋爱、联姻的重要条件。

  “女孩要是相中哪家男孩了,就会送他扎花鞋垫做‘信物’,这就叫‘放定’。男方家有多少人,女孩在出阁前就得绣多少双鞋垫、多少双鞋,叫‘绣嫁妆’。除此之外,床罩、铺褡、桌帷这样的大件嫁妆,从小就得开始准备。”

 清晨初阳下,张菊花正在路边绣花


  传承人:民族技艺的孤独守望者

  张菊花今年37岁,是麻柳刺绣省级传承人。说到麻柳刺绣如今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她笑了笑:“这个‘文化遗产’是麻柳女人用眼睛和时间熬出来的哟。”

  她的祖辈们,白天到地里出工,晚上回到家才能忙里偷得一时闲,在一盏昏黄的煤油灯下,开始刺绣。“特别费眼力”,绣女一般到三四十岁眼睛就不行了,所以刺绣也是“青春饭”。

  她告诉记者,她小时候学习刺绣的过程简直就是一部活生生的“血泪史”,因为手指太细,带不上顶针,每一次手指都被针扎得鲜血直流,一个小小的香包绣下来,满指头都是针眼。

  张菊花说,刺绣讲究心要静,耐得住寂寞,不被世俗的利益所诱惑。

  据调查,1984年,麻柳乡全乡3000多名妇女中善刺绣的有1300多人,其中被誉为“巧姑娘”的有270多人。而目前却只有350余人可以绣制麻柳刺绣,能够熟练掌握麻柳刺绣的各种技法、针法,并能绣出好的作品不足30人。

  “越来越多的人放弃了刺绣,出去打工挣大钱,而我最终坚持了下来,完全是心中怀有一种对麻柳刺绣的那份一般人不能理解的情结。”张菊花认为,麻柳刺绣这一技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她有责任传承,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更让她坚持到现在。

艺乡秀女

  传承:路虽远,行则必至

  5月4日上午,正逢张菊花到麻柳中心小学去上刺绣课,记者便与之同行。一到学校,张菊花便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孩子们围着她,七嘴八舌的问着在刺绣上遇到的问题,并殷切的拿出自己的刺绣作品让她过目。

  课堂上,张菊花左手拿着一只鞋垫,右手拿着一根绣花针,手把手教学生如何穿针走线,耐心的向学生们传授技巧。同学们一边听着讲解,一边灵巧地拉着彩线,白色的土布上一团团花卉图案跃然眼前。

  “通过教授,孩子们大多能掌握麻柳刺绣的基本技法,但要达到一定水平还得继续努力。”对此,张菊花深感任重而道远。

  作为麻柳刺绣传承人,张菊花还要作为培训老师,给麻柳乡开展的每年一度的刺绣培训班上课,目前,已经培训达300人次以上。

  “我希望通过我微小的努力,让越来越多的人走近麻柳刺绣、了解麻柳刺绣、喜欢麻柳刺绣,最终拿起针来亲手绣制并把这门技艺传承下去。”从她恬静的面容和温软的话语里,你能分明感受到,这位初中毕业的农村青年妇女身上,有一种植根于骨血的坚守。

  正是这份坚守,让许多通过外出展示展演认识张菊花的陌生人,坚定地站在了她的身边。成都的王凤英女士把张菊花的作品拍成照片,通过定居在美国的妹妹上传到网上进行宣传;北京从事非遗传承保护工作的罗成常常在微信上鼓励她,要多绣制大幅作品,多出精品。

  张菊花告诉记者,下一步,她准备绣制一幅长两米,宽一米的绣品《五朵金花》,以此来报答各界人士对她的厚爱和帮助。

  当谈到麻柳刺绣的发展前景,张菊花有所忧虑,目前的麻柳刺绣依然处于慢工出细活的状态,只能小规模生产,还没有进入市场的能力。以至于在2013年第四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虽然麻柳刺绣展厅吸引了近万人参观,展品最后还一举夺得了非遗节“‘太阳神鸟’最佳展览奖”桂冠,许多观展客商也当场表示合作意向,但我们却只能婉拒。

  但法总比困难多,既然麻柳刺绣已经成为‘文化遗产’,蜚声海内外。我们也一定能把麻柳刺绣变成经济效益,让‘苦够了’、‘穷怕了’的麻柳女人也尝尝甜头,过上好日子。”顿了顿,张菊花对未来又充满了信心。

  采访临近结束,张菊花站在她家正在兴建的新房旁告诉记者,新房落成后,她打算在自己家里专门设置一个麻柳刺绣展厅,开个农家乐,结合附近旅游景区的打造,好好把麻柳刺绣推广一把。

  她还说,14岁的女儿王心萍如今也是小小的刺绣能手,她的手艺后继有人啦,她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麻柳刺绣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一定会世世代代传承与延续下去,并放射出夺目的光彩。 (张敏 广元市朝天区宣传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