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走进朝天区曾家山,处处一派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菜地里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菜农们分工协作,有序进行采摘、搬运、装车,及时将新鲜的蔬菜销往各地市场。
近年来,朝天区立足曾家山独特的气候特征、资源禀赋和生态优势,按照“稳面、提质、创牌、增效”的发展思路,着力建基地、强科技、搞加工、创品牌、重融合,以“四新”模式,持续做大做强“曾家山蔬菜”名片,探索走出了一条西部盆周山区发展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新品种 助力高山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大院’专家指导推广下,基地种植的博辣5号线椒、博辣15号线椒、翠绿长线线椒等亩产均达到7000余斤,比老品种辣椒亩增产2000斤左右。”8月13日一大早,在两河口镇两河村高山蔬菜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基地内,20多名菜农正忙着采收、售卖辣椒。
据了解,2020年8月,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与朝天区人民政府联合建立了全省第一个高山蔬菜专家大院—川东北山地蔬菜专家大院,聘请14名科技专家,通过“专家大院+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在两河口镇建起了120亩的山地蔬菜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示范基地。
经多年种植试验、综合评价,成功筛选出适合曾家山种植的蔬菜新品种30余个,引选“上甘岭”和“新安902”等抗根肿病甘蓝新品种16个、抗根肿病大白菜新品种26个,示范推广抗根肿病蔬菜品种4个,强力推动了朝天区高山蔬菜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培养了一大批蔬菜技术骨干和新农人,两河口镇高山蔬菜科技成果创新转化示范基地也成为成果集散地和网红打卡地。
高山蔬菜坐上单轨运输车
新技术 高山蔬菜跑出数字化“加速度”
大山深处,薄雾缥缈。在海拔1500多米的两河口镇两河村蔡家嘴高山蔬菜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基地,一片郁郁葱葱,甘蓝、辣椒、西红柿等高山蔬菜长势喜人。
这背后,是“朝天云蔬”数字化平台,包括曾家山11个蔬菜种植基地的65套农业四情物联设备、数字化系统的有力保障。
科技支撑,高山蔬菜跑出数字化“加速度”。“朝天云蔬”平台实现了高山蔬菜全生产流程的可视化感知和数据汇聚,为种植户和专家搭建了技术服务快速通道。朝天区与四川省农科院合作建立的四川省首个高山蔬菜(曾家山)试验站常年开展高山蔬菜“四新”示范,多年种植实验、综合评价,集成蔬菜集约化育苗、辣椒五改一加栽培、嫁接茄子高产高效栽培等新技术6项,形成甘蓝根肿病综合防治技术体系1套。
三年来,“四新”成果在朝天区累计推广10000余亩,涉及蔬菜种植户1250余户,实现节本增收800余万元,为推动朝天区蔬菜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强有力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