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网站二维码

点击加入广元市质量品牌协会
服务指南
通知公告
协会动态
品牌人物
品牌故事
行业资讯
会员风采
今日聚焦
品牌视点
品牌管理
爱上广元造
党建园地
网站首页
品牌故事:沉睡千年 广元窑一醒惊艳四方
来源:广元新闻网 | 作者:品牌广元 | 发布时间: 541天前 | 4275 次浏览 | 分享到:

广元日报全媒体记者 管寒冰

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者,贯道之器也。不论是文化强国、还是文化强省、文化强市,都要始终坚持文化自信。而瓷器是中国一种重要的文化符号和一张靓丽的文明名片。作为南北陶瓷业技艺交汇之地的四川,古陶瓷更是历史悠久而内涵丰富。其中广元窑就是唐宋时期熠熠生辉的一颗明珠,在中国古陶瓷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更是广元历史、艺术、生活、文化、文明的见证。

5月24日至27日,中国古陶瓷学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广元窑学术与产业发展研讨会在广元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古陶瓷专家学者、文物文博行业代表100余人汇聚一堂,不仅深度挖掘其历史文化价值,而且为保护传承和兴旺发展把脉支招。

参会专家学者们驻足拍照。 李道群 摄

前世溯源:广元窑始烧于唐朝 止于宋末元初战乱时期

广元,唐宋时称为利州,位于南北交汇的交通要道上,大蜀道核心地带,南北东西各地文化在此交融和撞击。

根据史料记载,背山面水的广元窑始烧于唐朝,而止于宋末元初的战乱时期。后因时代变迁和发展需求,窑址所在地大举兴建工厂,修筑沿江大道等,古窑遗存深埋地下,难觅踪迹。

1953年,西南博物院文物考古调查队为配合宝成铁路建设,在铁路沿线做文物考古调查时,途经利州区嘉陵街道千佛社区的瓷窑铺发现了陶瓷烧造遗址。该遗址南起千佛崖,北至当时的广元溶剂厂,由山脚向山腰呈坡状阶梯型分布。该调查队在遗址及邻近的河滩和山坡上,发现了大量的宋代黑釉瓷器残片,并于1954年初步发掘,命名为广元窑。

1976年至1978年,四川省陶瓷史编写组、重庆市博物馆先后对广元窑窑址再次进行调查和试掘。第二次考古发掘后,它被写入中国陶瓷史。如今它成为唐宋以来分布于广元境内各个窑址的总称,目前在我市境内已经发现6处遗存,其中瓷窑铺遗址是最为集中和典型的代表。

广元窑地处出川入陕、甘的交通要道,是承接南北瓷器交融的重要产物,吸纳了南北方瓷窑的特点。其瓷器釉色丰富,以黑釉、绿釉、黄釉为主。其中黑釉产品地方特色浓郁,制作工艺上乘,兼具南方建窑兔毫盏、吉州窑玳瑁釉和北方黑釉凸线纹罐等技艺;尤其是生产的绿釉和黄釉瓷器,装饰方法特色鲜明。

作为民窑,广元窑以生产生活实用器具居多,有碗、盘、盏、碟、杯、瓶、罐、壶、钵、盒、洗、托、盆、炉和小瓷塑动物及鸟食罐等不同器用。不同瓷器产品还用于四艺(点茶、焚香、插花、挂画)等生活场景,别出心裁,生动而亲切的风格,是广元窑器物设计一大亮点,也成为宋人活色生香的生活必备器用。

在专家们考证研究过程中,全国很多地方的唐宋墓葬和相关的遗址中都发掘有广元窑的商用瓷器。它们通过嘉陵江水路运往阆中、重庆、上海、日本、韩国等地,通过金牛道运往成都、西安、兰州等地,广元窑成为当时产品供给的重要生产地和文化输出地,在两宋时期的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酱釉玳瑁纹荷叶瓷盖罐。 青凉 摄

广元窑陶瓷研究院烧制的作品。 高志农 摄

今生重现:广元窑复烧凤凰涅槃 建设文创产业基地

让千年前的瓷器技艺重现并非易事,尤其是陶瓷产业化程度几乎为零的广元,这意味着复烧的成本巨大,需要建厂房、建窑炉、练瓷泥、找配方。在市委、市政府的主导和支持下,2019年广元窑陶瓷研究院成立。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市级非遗广元窑陶瓷烧制技艺第三代传承人马正军等一批匠人,以广元人“不服输、敢争先”的精气神,独具匠心,反复研究工艺、不断改进配方、历经数次失败,2020年8月终于复烧成功,点燃了在古蜀道上沉睡千年的窑火。

记者获悉,在广元窑复烧仪式暨专家座谈会上,1000余件执壶、双耳罐等6种经典器型,20余个山水太极瓷器、玳瑁釉茶具等系列产品一一亮相,广元窑产业化发展正式启动。同年10月26日,在东西部扶贫协作中,作为浙江省丽水市与昭化区对接的项目之一,广元窑文化传承基地在昭化区实验小学正式揭牌成立。2023年4月,广元窑炼制技艺入选第六批省级非遗传统技艺名录。

位于利州区龙潭乡界牌村的广元窑陶瓷艺术村由广元窑陶瓷研究院理事长马正军斥资修建而成,如今初具规模,这里不仅是烧制基地,而且是陶艺研学基地。

对广元窑感兴趣的人到这里可以亲眼看到从泥胚到入窑的全过程,欣赏到众多的精品展示。如果还想再深入了解和体验,可以通过大讲堂,聆听中国陶瓷发展史和广元窑的相关介绍,亲手做一件属于自己天马行空创意的作品。

记者有幸亲历了一次广元窑的烧制过程:5月19日,经过炼泥、炼釉、拉坯、利坯、晾坯、上釉等程序,260余件制作好的坯体被用匣钵放进马蹄形的柴窑内进行古法烧制,接受高温的炙烧。窑内1200余摄氏度的炉火,须熊熊燃烧48个小时,方能烧制完成。

与会专家学者受邀见证开窑。高志农 摄

5月25日下午,刚好是200多件广元窑瓷器冷却三天后出炉的日子。击鼓鸣钟、盥洗净手、敬香祭祖、行纳福礼……在“我有一件瓷,出自广元窑”不灭窑火2023年广元窑开窑仪式上,现场聚集了众多观摩的学者专家。200多件精美的执壶、荷叶盖罐、茶盏等瓷器逐一呈现,引发现场观看者阵阵喝彩。

“目前,这个村还处于局部完善和建设中。希望每一个前来参观的人都能观摩学习,或者小住体验。”马正军说,广元窑文创产业基地目前已初步开发“昭化有礼”玳瑁釉茶具产品共20余个系列及工艺品,其中不乏“女皇窑”等备受青睐的产品。在昭化区实验小学、千佛崖北门广元窑陶瓷艺术体验区、昭化古城西市、利州区龙潭乡界牌村的广元窑艺术村,人们都能体验广元窑制作过程。这项非遗技艺,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进行传承和弘扬,让其熠熠生辉。

古法通宵复烧现场。 马正军 摄

2015年瓷窑铺发掘现场。 万娇 摄

文物价值:唐宋时期极具代表性民窑 兼有南北特色

一部古蜀道,半部华夏史。作为唐宋时期极具代表性的民窑,广元窑不仅兼有南北特色,而且有自己的特点。其中作为秦岭以南、川西平原以北唯一烧造以黑釉为大宗的瓷窑遗址,其烧制的黑釉尤为出彩,生产的绿釉和黄釉瓷器,装饰方法特色鲜明为广元窑所独有。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很高的经济价值,而且为研究广元地区陶瓷史乃至中国陶瓷史提供了佐证资料和学术支持。

国内古陶瓷考古界专家禚振西曾这样评价:广元窑是父亲山(秦岭)与母亲河(嘉陵江)交汇的重要产物。

长河浩荡,在文化的轴线上,把握历史、现实与未来。5月25日,广元窑文物展开展,吸引来了市内外的专家学者、爱好者。坐在轮椅上,91岁高龄的重庆三峡博物馆研究馆员陈丽琼为此感慨万分。这位当年的四川省陶瓷史编写组成员,和同事们将广元窑的相关资料提供给中国陶瓷史的撰写组。“之后中国陶瓷史就有了广元窑的记载。我太爱广元窑了!”在陈丽琼的眼里,广元窑的烧造技术不仅融合了中国南北发展创新的辉煌,而且把当地文化传播到了两江流域。在斗茶盛行的宋代,广元窑还仿制了当时时髦的兔毫盏。

同样不吝赞美的,还有来自故宫博物院的古陶瓷学会副会长、研究馆员冯小琦。在有着“镇馆之宝”美称、属于国家一级文物的酱釉玳瑁纹荷叶瓷盖罐橱窗前,她告诉记者,宋代很多地方都有烧制盖罐,但这款盖罐造型圆润喜人、荷叶边盖自然,质地实属上乘,堪称广元窑的经典之作。

来自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古陶瓷学会会长、研究馆员孙新民则认为,广元窑地处长江支流嘉陵江上游陕、甘、川结合部,是川渝地区极具特色的重要窑场。该窑充分吸收南北制瓷技术的养分,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创新生产出品类丰富、造型独特的产品,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专家支招:延伸陶瓷产业链条 打造“中国绿色瓷都”

浩浩嘉陵江,悠久广元窑。2020年8月,广元窑正式复烧以来,我市在活态传承保护、品牌营销、市场拓展多维度等方面持续发力,初步形成了集产、研、创、展、商、游于一体的陶瓷发展产业链,窑产值已达数千万元。特别是“茶+窑”的跨界营销,实现了双赢。其中,青川“白叶一号”和旺苍的米仓山茶都有了自己专属的广元窑茶具以及相关文创产品。

在保护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光大。对于今后的发展,在此次召开的中国古陶瓷学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广元窑学术与产业发展研讨会上,专家们集思广益、纷纷支招。

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冯小琦建议,广元窑要围绕“反哺”“创新”两个基本点保护利用,要与文旅融合结合起来,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结合研学旅行等方式推动健康持续发展。

广元石窟研究所馆员唐志工认为,广元窑的复烧成功势必会引领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他建议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能够进一步重视广元窑文化产业的建设,做好长远的规划,建立广元窑陶瓷文化产业园区,推动广元陶瓷文化产业的发展。

广元窑陶瓷研究院理事长马正军希望,在打开广元陶瓷产业发展新空间,提升广元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同时,不断拓展广元窑产品形态,除生活瓷、观赏瓷、文创产品,还要大力发展工业用瓷、装饰装修用瓷、卫生洁具用瓷,甚至汽车用瓷、航空航天用瓷,不断延长陶瓷产业链条,把广元打造成为“中国绿色瓷都”。

此外有统计数据显示,广元瓷土资源丰富,陶瓷土、高岭土、粘土等可用于制作陶瓷的矿产资源储量总计约2.3亿吨,为发展工业用瓷、民用瓷等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采 访 手 记

广元窑为加快建设

新时代文化强市添砖加瓦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瓷器是中国在世界历史上一种重要的文化符号和一张靓丽的文明名片。广元窑实则就是广元窑文化,兼有南北窑的交融特色,不仅展示了唐宋时期陶瓷文化和历史文明,而且在中国古陶瓷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更是广元历史、艺术、生活、文化、文明的见证,承载着深远雅致的精神意义与传统造物抟艺的精妙构思。

广元窑历史悠久、文化价值大、传承发展前景广阔、文旅融合方兴未艾。此次学术和产业发展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进一步提高了广元窑在全国陶瓷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而且加速了以文化人、以文营城、以文兴业的进程。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顺应时代、顺应发展,在古蜀道沉睡了千年的广元窑,如今重生熊熊燃烧,不仅能够弘扬广元窑历史文化,而且能够延伸陶瓷产业发展链条,为广元加快建设新时代文化强市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