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网站二维码

点击加入广元市质量品牌协会
服务指南
通知公告
协会动态
品牌人物
品牌故事
行业资讯
会员风采
今日聚焦
品牌视点
品牌管理
爱上广元造
党建园地
网站首页
旺苍版“红旗渠”——悬崖绝壁上的渠堰
来源:广元新闻网 | 作者:品牌广元 | 发布时间: 410天前 | 789 次浏览 | 分享到:

一条挂在两百多米高的悬崖绝壁上的渠堰,汩汩清流已经流淌了半个多世纪。

回想当年,一个男女老幼加起来总人数还不到200人的小生产队,在悬崖绝壁上把人装进竹篾编成的箩篼,再用苎麻和竹篾拧成的绳索将箩篼悬挂在半空中,手握钢钎二锤,一锤一錾地打好炮眼,再填装上硝铵混合着柏枝、锯末配制而成的爆炸力微弱的炸药,一条宽40厘米、深30厘米的引水渠堰一寸一分地向前延伸。

7年多的时间过去,一条3000多米长的渠堰,终于为他们引来了清清的水流;再用3年时间去完善,他们靠着自己的不懈努力,解决了人畜饮水、农田灌溉和发电加工米面的困难。

2023年2月23日。旺苍,国华,山坪村,红卫大堰。

我站在悬崖绝壁上的渠堰边,看着流水淌向远方,依然在浇灌着那里的土地。在和一群七八十岁的老人聊起那段“改天换地”的经历时,当年那群不服输的毛头小伙子,依然眉飞色舞,按捺不住他们的激动。

绝壁上凿出的红卫大堰

天方夜谭式的奇思异想:灵官河上引水,造一条自己的“红旗渠”

“高高山上莫搞头,又出苞谷又出猴;要想夫妻同床睡,等到苞谷收上楼。”这是流行于当地的一首民歌。

当年那个叫做国华公社茶园大队一生产队的地方,和所有米仓山里的小村落一样,坡陡山高,斜坡上这里那里稍微平坦一点的地方,都挂着一两座低矮的吊脚木楼。人们烤的是柴棒火,吃的是添加了红苕洋芋和酸菜的苞谷糁子,吃顿米饭就像是过年,世世代代祖祖辈辈,他们种的都是“天灌田”,也就是靠着上天的雨水浇灌的坡坡地坎坎田。

我在三十多年前的一首散文诗里写过这样的句子:“大山弯弯的脊梁,曲成你人生的漫长,静默地耕耘于山和石头,石头和砂土的间隙,谁说你又不是一粒种子?”本来就留存不住雨水的喀斯特地貌的砂砂地,要是遇上老天不高兴干旱一场,田地里的苞谷杆杆黄豆苗苗都可以一把火点燃,人畜饮水就要到山脚下的白岩河用背桶背运上来,一来一去,大半天时间就过去了。一瓢一壶的水,就是一滴一绺的汗,省了又省,人用过了畜饮,唯恐浪费掉了某一点某一滴。

时光流逝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当时刚刚走出三年自然灾害的阴影,全国人民都在千方百计地思谋发展农业生产,只要能够多打粮食就是硬道理,这是经历过饥饿年代的人们最为朴素的想法。

河南林县为解决靠天等雨的恶劣生存环境,在太行山腰建造的“人工天河”红旗渠给予了数以亿计的农民以启发。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没有水,种不出庄稼,产不出粮食;没有水,人畜都会焦渴得活不下去。

普通人的智慧,也是无穷无尽的,周边的生产队一样在寻觅引水的出路,都在试着开凿一条一条的渠堰,利用河流上下游的自然落差,或者利用上源的溶洞引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