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新闻网讯(广元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敏)对于广元市朝天区沙河镇罗圈岩村核桃种植户何道华来说,每年冬季都是播种丰收新希望的好时节。
“扎实做好施肥、涂白、防虫等一系列冬季综合管护,来年才能摘取丰收的果实。”在“土专家”侯银堂的指导下,何道华一丝不苟地做好核桃冬管的每一个环节,他不无自豪地告诉记者,去年,就是因为他家冬管做得好,6亩核桃树产鲜核桃3000余斤,收入超过3万元。
而作为朝天区广大农民群众致富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2021年,朝天核桃产量达到5.5万吨,创综合产值30亿元,农民人均核桃收入超过4000元。
筑牢返贫致贫底线,富民产业实现新突破,乡村治理走出新路径……初冬的朝天大地,处处涌动着乡村振兴的热潮、演绎着令人欣喜的乡村振兴故事。“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朝天乡村正加速朝着这幅新图景大步迈进。
新奋斗的起点:有效衔接 筑牢乡村振兴基石
日前,中子镇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穆自友,通过“一卡通”账户成功领到了从朝天区防止返贫帮扶专项基金申请到的产业帮扶资金8000元。
今年50岁的穆自友2017年底脱贫,2021年5月因突发意外卧床不起,被纳入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待身体逐渐恢复后,穆自友不等不靠、自食其力发展起了养殖业,但因前期资金投入不足,圈舍不够坚固,数日间竟跑掉了好几只羊,损失2000元左右。
眼看着即将见到效益的羊白白跑掉,自己却拿不出资金加固圈舍,穆自友万分着急。镇、村干部在走访中了解到穆自友的困难后,帮助他向返贫帮扶专项基金成功申请了这笔产业帮扶资金。“现在,羊圈修好了,还购买了羊羔,生活又充满了希望。”穆自友说。
2021年,朝天区设立防止返贫帮扶专项基金,安排首期基金专户总额200万元,并设立医疗、就学、安全住房、产业、就业等专项帮扶,将全区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中未标注风险消除的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纳入帮扶对象。截至目前,该区已有36户防止返贫监测对象从基金申请到帮扶资金共30.97万元。
美丽宜居新村
设立返贫帮扶专项基金,仅是朝天区消除返贫致贫风险、筑牢乡村振兴基石的有力举措之一。朝天区始终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首要的民生工程,坚持政策不断档、责任不松懈、力量不减弱、监测不遗漏,紧盯脱贫群众的民生需求,持续强化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筑牢了不发生一户一人返贫致贫底线。
制定《朝天区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工作“十条措施”》,建立1150人的四级防返贫监测网格化队伍,摸排出监测对象205户671人,并对监测对象实行“红、黄、蓝”三级预警帮扶。
出台《朝天区稳定就业二十条措施》,实现脱贫人口就业1.21万人;制定《广元市朝天区建设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实施方案》和《支持低收入人群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支持6500余户群众发展产业。
出台促进搬迁群众就业创业专项政策3个,落实搬迁劳动力4310人就业;投入产业发展资金600余万元,建立产业分红机制4个,平均年固定分红1.8万余元;全面启动实施集中安置点后续扶持项目11个,涉及资金1088.37万元。
……
“监测全覆盖,帮扶措施硬。”上半年,朝天区集体经济经营性纯收入达160余万元,同比增长13.8%;全区农村集体经济新增经营性收入较2021年相比增幅达30%以上,50个脱贫村集体经济收入较2021年相比增幅达40%以上。
新路子的探索:产业兴旺 激活乡村振兴动力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
近两年,在朝天区曾家山,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正在悄然中发生根本改变。山地单轨运输机、智能育苗大棚、“朝天云蔬”数字化平台……一系列智慧化农业设施设备的相继投用,让曾家山群众在大幅节省人力物力财力的同时,产业发展也兴旺了起来。
2021年,曾家山仅高山露地蔬菜年复种面积就达26万亩,产量近70万吨,产值10余亿元,基地乡镇农民人均蔬菜收入达1.4万元。
走进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曾家山两河口镇惠农蔬菜专业合作社温室大棚内,35摄氏度的温润空气扑面而来,郁郁葱葱的各色蔬菜生机勃勃、长势喜人。
搭载了“朝天云蔬”数字化平台的温室大棚,不仅实现了温度、湿度、光照等数值的自动监测,配套安装的物联网系统还实现了喷灌、风机等设施设备的自动控制……而省下大笔人工成本的合作社,今年仅越冬蔬菜总产量预计就可达80吨、产值高达70多万元。
合作社负责人蔡万平介绍,当前,合作社共有500余亩的蔬菜种植基地,年复种面积高达1300余亩,常年种植辣椒、甘蓝、水果玉米、甜瓜、小番茄等数十种果蔬。同时,合作社采用“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吸纳社员133户568人,带动周边30余户群众发展蔬菜种植产业,户均年增收达2万元以上。
近年来,朝天区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构建现代农业“3+3”产业体系,坚持“核桃产业提质增效、蔬菜产业巩固提升、食用菌产业稳步推进、肉牛羊产业突破性发展、土鸡保种选育、生猪稳产保供”的思路,大力发展优质粮油、特色经作、绿色养殖三大优质特色产业,夯实现代农业种业、装备、烘干冷链物流三大先导性产业支撑,推动农业特色产业持续做大做强,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的动力。
朝天区蔬菜现代农业园区
据统计,目前,朝天区已建成现代农(林)业园区10个,建成村特色产业园198个,培育省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7家、农民合作社615家、家庭农场568家。
产业兴,增收稳。今年上半年,朝天区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5.98亿元,同比增长5.6%;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实现13.23亿元,同比增长5.8%;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实现2332万元,同比增长12.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7301元,同比增长7.7%,高出全国、全省、全市增速1.9、0.8、0.1个百分点。一条围绕乡村振兴加速上行的“幸福曲线”越发清晰,农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新风尚的塑造:留住乡愁 打造美丽宜居乡村
“延续乡土文化,留住乡愁特色,发展美丽经济,探索乡村未来。”美丽宜居的乡村,风景不仅在青山绿水中、在焕然一新的人居环境中,更在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中。
推窗见绿、出门进园、低头闻香;农村变景区、田园变公园、群众生活比蜜甜……一句句顺口溜,道出的是李家镇永乐村优美的环境和群众幸福的生活。近年来,得益于“多彩曾家山”项目4万余株乔木的栽种,以及30余万平方米灌木、草花、草坪等的培植,中子、曾家、李家、两河口4个乡镇14个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项目沿线直接受益群众超过7万人。
乡村的美,不只在于种花养草、还原乡村自然之魅力,群众更期盼完善的生活配套和治理,这才是美丽宜居乡村的底色之所在。
朝天区以实施全域新村建设为载体,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重点,狠抓基础设施、新型村庄、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五位一体”综合配套,2021年,全域新村建设完美收官,美丽的“桃花源”处处可见。
而在乡村治理中,朝天区探索推行的村民“积分制”管理,将自治、法治、德治的具体要求分项赋分,建立村民“行为账本”,引导村民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更是有效激发了群众自我发展和参与集体公益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走出了一条“三治融合”的农村地区基层治理新路子。
乡居环境美了,精神家园也不能荒芜。
朝天区将当地山谷水韵、乡土人文凝结成的独特符号,与墨韵书香结合,打造了230个农家书屋,配置60余万册图书、10余种报纸期刊、100余种音像电子出版物,并建成电子阅览室和阅读场地,在推广全民阅读的同时,留住朝天“味道”,推动乡土文化持续繁荣发展,让人情、文化与传承在农家书屋里延续,并共同构成了朝天区宁静厚朴的乡村文化意境。
农家书屋
“农家书屋以润物无声的文化精神力量,正悄然改变着农村群众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农村新的文明风尚正在逐步形成。”朝天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还标准化建成12个乡镇文化站、139个村级文化服务中心,“乡村十五分钟文化圈”全面建成,“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书报人人读、电影月月放、舞蹈天天跳”成为常态。
百尺竿头扶摇上,千帆竞发勇者胜。乡村振兴的梦想,在朝天区脚踏实地的探索与实践中一步步成为现实,一幅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新时代乡村画卷正在朝天大地徐徐铺展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