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蔬菜都是施有机肥,用环保酵素、生物制剂、防虫灯等。建立蔬菜二维码溯源系统。”吴三德说,通过互联网,蔬菜远销武汉等30多个城市。
公司还建立了6000余亩的生食蔬菜基地,白菜、甘蓝、土豆等6个品种蔬菜可直供港澳。
这,仅是全市按照有机农产品标准种植的一个缩影。
一直以来,苍溪红心 猕猴桃能在市场热销靠的是什么?
“严格执行种植‘金标准’,实现猕猴桃由‘田间’到‘餐桌’的全程标准化管理。”苍溪县猕猴桃产业发展局局长辜锡泉给出了答案。该县坚持农产品出园抽检率达90%,“三品一标”认证率达 65%;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覆盖率达95%;建成猕猴桃大棚设施8000余亩,园区水肥一体化覆盖率达80%;研发猕猴桃鲜果“二维码”、智慧农业管理 ERP系统及移动终端 APP,产品追溯、数字管理水平有效提升。
近年来,我市对照国、省示范区创建要求和有机产品认证系列标准,出台了《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市创建技术指南》地方标准并经国、省、市专家评审通过,并制定了《茶叶、猕猴桃、蔬菜等特色产业有机生产作业指导书》,加快绿色标准化基地建设,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
脚下皆净土 让土壤和产品透明化可溯源
安全农产品既是管出来的,也是产出来的。
秸秆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副产品,利用了就变为资源,不利用就成为废物。自从种植猕猴桃后,昭化区紫云乡金华村七组的刘玉书就变了。
以前,他总嫌秸秆碍事,没把秸秆清理完,他就不动手翻地。如今,他却时不时地向自家地里运秸秆埋秸秆。
“秸秆腐烂变有机肥,利于猕猴桃生长,还省下了购买有机肥料的花销,划算。”种植技术的进步,让70岁的刘玉书思想观念跟着改变。
而农膜的废弃也是土壤污染的一大天敌。
近年来,我市出台了《关于推进废弃农膜回收和处理体系建议实施意见》,引导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学合理使用农膜、种子、农药、肥料,并及时捡拾其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农膜及种子、农药、肥料等投入品塑料包装袋(瓶)并积极交售,严禁随意弃置、掩埋或者焚烧,预计全年可减少使用农膜等废弃包装物500吨左右。 全市共建成1659个乡镇、村农膜回收站点,实现乡镇和行政村全覆盖。 采取全市统一集中处理方式,由乡镇转运站归集分类,转运至县区仓储中心集中,再运至生产企业。
如今,我市已完成26个有机基地产地适宜性评价。持续保持农药化肥零增长,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率达到52%,回收废弃农膜回收率88%,加工处理率100%,全面实施秸秆综合利用、农药包装物回收行动,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 88%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 92%以上。保持了天蓝、 地绿、水清、土净的优良产地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