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攻关、现代农业、卫生健康和教育等民生领域及区域重大战略的支出得到有力保障。截至4月中旬,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的科学技术支出增长20.5%、农林水支出增长10.4%、卫生健康支出增长8%、教育支出增长7.8%。
列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的专项债支出明显快于上年。今年一季度新增专项债券安排支出8528亿元,同比增加8121亿元。
直达机制作用进一步发挥。今年纳入直达范围的资金总量约4万亿元。截至4月中旬,中央财政已下达直达资金近3.7万亿元,占比超过九成,具备条件的资金已全部下达;各地安排29万余个项目,形成支出约1.2万亿元。
多措并举 确保政策落实和基层“三保”
问: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收支平衡承压。基层政府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三保”是否面临挑战?
答:基层“三保”始终是预算安排和保障的重中之重。今年,退税减税降费对地方财政收入有一定影响。总体看,基层财力水平有所提高,“三保”支出得到有效保障,各项惠企利民政策正在落地。
为了确保政策落实和基层“三保”,财政部会同地方开展了多项工作。
加大转移支付力度。2022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近9.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8%,积极向中西部地区和基层倾斜。通过实施转移支付等措施,今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比上年增长8.9%,为基层“三保”提供财力支撑。
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中央财政在安排一般性转移支付时,将推动和促进财力下沉等作为政策目标,对加强“三保”保障、提高县级财力水平和均衡度成效明显的地区予以奖励。
加强工作指导和督促。压实地方各级政府责任,督促地方加强预算管理。各级财政都要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切实采取措施确保各项民生政策落实,确保教师等重点群体工资、养老金等按时发放。县级财政要确保“三保”预算逐项足额编列;省级财政抓好县级“三保”预算编制的审核。
此外,探索建立地方财政运行监测机制。对地方“三保”预算安排和执行情况、影响“三保”执行的相关因素动态变化等开展监测和预警。省级财政、财政部监管局和财政部各有监测重点,做到无死角、不遗漏。发现风险,及时整改处置。
更好发挥专项债券扩投资、稳增长的积极作用
问:专项债是今年财政政策的重要发力点,发行使用情况如何?下一步如何更好发挥专项债的效能?
答:专项债是政府拉动投资、推动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工具。今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3.65万亿元,各地行动迅速,充分发挥专项债扩大投资、稳定增长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