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网站二维码

点击加入广元市质量品牌协会
服务指南
通知公告
协会动态
品牌人物
品牌故事
行业资讯
会员风采
今日聚焦
品牌视点
品牌管理
爱上广元造
党建园地
网站首页
市政协委员调研“大蜀道传统村落(聚落) 与传统建筑创新发展”重点提案办理工作
来源:苟兴国委员工作室 | 作者:品牌广元 | 发布时间: 46天前 | 2261 次浏览 | 分享到:

10月10日,市住建局邀请市政协委员调研“大蜀道传统村落(聚落)文化传承与传统建筑创新发展”重点提案办理工作,并召开座谈会。

      





上午,调研组一行实地调研了剑阁县剑门关镇任家垭、魏家老院子和昭化区高庙铺、架枧店、云台老砖瓦窑、竹垭铺、牛头村等传统村落(聚落)和文化遗址。任家垭老院子前后院高低错落,大门、过厅、梯坎、雕栏、阁楼、重檐、屋脊等无不彰显山地型川北民居建筑特色,这得益于剑阁县的高度重视,充分保护与修缮。昭化区高庙铺、架枧店古味依然,云台老砖瓦窑、竹垭铺、上新铺遗址尚存,牛头村红柿子挂满枝头。处处弥漫古道乡村田园气氛,仿佛走进历史的时空隧道。大家对两县区对传统村落(聚落)保护与利用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下午,在昭化镇政协委员之家召开了座谈会。市政协常委、市政协苟兴国委员工作室主任、市知联会会长苟兴国就提案的提出缘由、提案内容及希望达到的愿景作了说明;市住建局、市文广旅局和剑阁县、昭化区相关部门、乡镇汇报了提案办理及传统村落和传统建筑保护与利用情况。剑阁县将传统村落保护与蜀道文化元素建设纳入大蜀道翠云廊保护与修复重点项目,昭化区成功争取7100多万元国家资金建成全国传统村落连片建设示范区,形成县区、乡镇、村、社、村民五级保护机制,传统村落与传统建筑得到有效保护,一批修复工程陆续完成。大家一致认为,提案所提建议落实较好,质量较高。

市政协常委王尚敏建议,要进一步树立严格保护意识,保护好就是历史功绩;同时要宣传好,让更多的人知道它们的文化价值;市政协常委韩扶容建议,要结合市场研究如何利用好,充分发挥这些传统建筑的作用,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促进保护,实现多赢效应;市政协常委苟兴国建议,要严格控制在蜀道视线范围建设农业现代产业园等项目,确保蜀道沿线整体风貌的原真性,为形成漫游大蜀道、穿越蜀道、休闲蜀道保留好环境空间条件;市政协常委王文建议,充分发挥协商民主在民主决策、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运用好人民政协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结构这个平台,切实担当起办理好政协委员反映广大人民群众呼声的提案这项职责任务,找到反应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真正把党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希望通过今天委员与部门的面对面协商,能够推进蜀道传统村落与传统建筑创新发展的长效性、实效性。其他参会同志都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

市住建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杨平作了总结发言,他高度赞扬了提案中关于传统村落与传统建筑创新发展方面的专业水平与重大意义,对委员们长期关注传统村落与传统建筑保护与利用工作表示衷心感谢,对前期提案办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对下一步工作作了具体安排。我市大蜀道传统村落(聚落)与传统建筑创新保护利用工作将科学有序地推向新高度。

市政协常委王文、苟兴国、王尚敏、韩扶容,市政府办公室建议提案办理科科长张程迈,市住建局总工程师杨平,市文广旅新闻出版局三级调研员俞天喜及剑阁县、昭化区相关部门、乡镇负责人参加调研。

 

链接:关于推进大蜀道村落(聚落)文化传承与传统建筑创新发展的思考 

 

关于推进大蜀道村落(聚落)文化传承与

传统建筑创新发展的思考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来广视察重要指示精神,用习近平文化思想和生态文明思想指导大蜀道保护、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利用和乡村振兴,深入落实中共广元市委八届七次全会精神,将蜀道这座资源宝库真正转变为“金山银山”,这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期盼。下面,我就大蜀道传统村落(聚落)保护与利用提出如下思考。

一、广元蜀道前期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国家法律法规研究不深不透。对国家环境保护、文物保护、生态保护、风景名胜区保护和土地利用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学习理解不透,对功能分区、生态文物修复、原住民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建设等缺乏针对性研究,缺乏与上级主管部门领导、专家的有效沟通。造成对蜀道开发利用政策掌握不准、上级主管部门和专家支持不够、县区部门无处下口停滞等待的情况。

(二)存在大开发大建设的激进思维。在较长时期内,大家共同都有“大建设、大开发、大发展”一口吃成胖子的想法,于是“大规划、大招商、大投入、大项目、大用地”成为很长时间的工作思维模式。虽然与上级有关部门作了一定的沟通与争取,但大规模用地大规模建设工作思路确实不适合大蜀道保护性发展要求。小打小闹又不愿做,没有找到真正可行的切入口。

(三)存在环保畏惧和不作为心理。近年来,国家对逾越生态、用地“红线”环境“底线”的违法行为惩治愈加严厉,一些干部对涉及生态环境、用地问题普遍存在畏惧心理,出现找理由搁置和绕道走现象,错失许多发展机遇。

(四)缺乏策划设计融合性专业人才。对蜀道认知许多存留在历史书籍的研究上,如何创新发展思考不够。特别是缺乏建筑、文化、环境、产业相统一的高水平策划设计方案,没有制订全面统筹协调推进具体可操作的工作方案。

二、蜀道聚落和传统建筑创新发展的几点建议

在考察中发现,蜀道沿线仍然留存着许多古聚落、古民居和原始乡村风貌,可以追思怀古、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从抢救性保护修复、创新性发展蜀道村落(聚落)与传统建筑着手,打造蜀道原乡、蜀道聚落、蜀道民宿、蜀道民俗、蜀道美食五大品牌,整体性大幅度提升蜀道文化遗产价值和蜀道景观观赏度,大力推进蜀道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完全符合国家政策、法律法规要求。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准确把握蜀道保护和发展方向。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来川来广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保护第一、合理开发”理念,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强化政策研究和技术探讨,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行业主管部门和专家支持,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科学制订保护与利用方案,精益求精、久久为功,高质量稳步推进大蜀道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

(二)抢救创新性修复蜀道原始聚落。在严格保护的基础上,逐步修复牛头村、上新铺、云台前山、大朝水库、架枧店、高峰村魏家老院子、高峰村任家垭、五里铺、石洞沟、拦马墙和朝天区神仙驿等10余处古聚落。每处聚落约3—10户不等,分别体现一字型、尺子拐、撮箕口、院落式川北民居布局特色;石砌式、干栏式、吊脚楼、竹编式、夯土式、砖瓦式等建筑风格;赋予不同的历史空间感、建筑文化和乡村环境。一并打造牛头山柿子树院、云台赏山別居、大朝高山花湖人家、架枧店山居小楼、高峰魏家院子、任家垭知青村等蜀道民宿。

(三)原真性修复蜀道地方民俗文化。一是再现蜀道“五匠”文化。在牛滚凼修复铁匠铺、上新铺修复木匠铺、在竹垭铺修复竹编小院、利用云台前山废弃土窑修复砖瓦窑、在贾家店修复石匠铺,建设“五匠”文化场景并开展体验和产品展销。二是再现蜀道“五坊”文化。修复上新铺碾坊和贾家店水磨坊、上新铺糖坊、大朝老街酒坊、魏家大院油坊、剑门关豆腐坊,建设“五坊”文化场景并开展体验和产品展销。三是再现蜀道古老民俗。活化民间灯戏、杂耍、评书、山歌、民乐、婚俗、服饰等非遗文化,策划开展蜀道赏花、采摘、徒步、避暑、休闲、美食及老酒文化、年猪文化、狩猎文化、民间工艺等节庆活动。

(四)提升蜀道原乡景观和产业发展。保护性提升蜀道原始山景、田园、聚落、民居、庭院、农耕、狩猎、养殖、圈舍等山村景观效果,形成一大批古老质朴、美丽动人的“蜀道原乡”游览休闲点。围绕文化旅游配置特色花果、特色种养殖、特色民间工艺品、特色餐饮等产业,助力农户增收致富和乡村振兴。

(五)建立大蜀道保护发展有效机制。一是建立工作长效推进机制。在政策、法律法规、项目、规划、产业、人才、资金等方面针对性研究拿出可操作性强的具体措施办法。二是做好技术支撑。市委统战部、市知联会与四川大学党委统战部、知联会、建筑与环境学院启动了“蜀道村落(聚落)与传统建筑创新发展专题研究”,邀请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省土木建筑学会等一批核心技术专家参与,拿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进行发布和提供决策参考。三是做好资金统筹。专题研究相关县区统筹实施乡村振兴项目、蜀道(翠云廊)保护专项资金、蜀道开发银行授信资金、国家相关专项资金、国企和社会投资等渠道解决蜀道保护与发展资金来源。四是用好闲置资产。拆乡并镇留下的学校、村委会、乡镇政府闲置房屋和村民的宅基地、废弃老屋和现有住房可以改造利用,建成一批具有地方建筑特色的民宿及接待设施。五是营造良好氛围。在全市营造“爱护蜀道、保护蜀道、发展蜀道、宣传蜀道”的氛围。发动全社会开展“蜀道第九次植柏活动”;继续深入开展“美丽广元·锦绣蜀道”我为蜀道栽枝花大型公益活动;强化宣传,将蜀道传统村落和传统建筑策划建设成一个个特色鲜明的网红打卡地与游览消费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