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个角度可以相信以上知名人士数据是真实的,但是在直播行业的某个角落,也同样有行外人无法分辨的真假情况出现。直播行业一系列庞大粉丝数据、销售数据堆积起来的流量背后,也有一拨“造势”的人,和微信阅读量创造虚高数据相比,操作手法有点相似。
在许多社交平台的搜索引擎或者其他渠道上,依旧能找到许多提供快手、抖音等直播平台引流的服务,10元创造1000个播放量的引流服务也能找到不少,还有提供点赞、评论、转发、互动等等的数据服务。
三、其他刷“量”行为
微信公众号、直播等自媒体刷数据的行为,可以直接影响到品牌主的利益,消费者的知情权也会收到一定程度的伤害。但是在另外一个领域,这个刷单行为直接变成了诈骗手段,比如利用刷单作为职业,辨别能力较弱的群体十分容易中招。
刷单诈骗行为自从10年前淘宝开始出现的时候,就一直繁荣到现在,大数据时代下的监督力度持续在增强,诈骗手段也因此在“变法”。在豆瓣、知乎、贴吧或者是自媒体平台,只要输入“兼职”这个关键词,都会出现刷单任务。如果发现刷单一天能赚200元,甚至上千元的说法,大概率可以断定为骗子。
除了刷单诈骗黑色链条,利用刷淘宝数据的灰色行为在行业内也依旧昌盛。因为数据不包含情感,它不受经验、感觉所影响。从某种意义上看,企业经营数据可以客观地反馈出经营成果,也能够为进一步的战略决策或者价值评估提供参考依据。其中,淘宝或者其他平台,大多数是根据店家的销售额、转化率、客户单价等等数据进行信誉度评估,数据高者就能得到更多的权重、动态评分和平台活动优先权。
可见,无论是淘还是是直播平台,只要是利用流量数据作为资源倾斜标准,商家刷“量”的行为就不会停止。
后话:
互联网技术迭代更新,未来直播、自媒体、淘宝、社交平台等等需要流量作为价值评估的行业,需要更多行业觉醒和技术检测管控,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防止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