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网站二维码

点击加入广元市质量品牌协会
服务指南
通知公告
协会动态
品牌人物
品牌故事
行业资讯
会员风采
今日聚焦
品牌视点
品牌管理
爱上广元造
党建园地
网站首页
品牌故事:一碟小菜 百年乡愁
来源:新华社 | 作者:品牌广元 | 发布时间: 664天前 | 3050 次浏览 | 分享到:

人们说,“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榨菜。”一碟小小下饭菜,凝结的是故乡味道和浓浓乡愁。

大年初八,人们还沉浸在年味里,在重庆涪陵的二渡村,田间地头已经出现第一批劳作的农人。一片绿意盎然中,当地最有名的“土特产”——青菜头迎来丰收,这是制作榨菜最重要的原料。


“榨菜是每个涪陵人从小到大的记忆。”种植户杨世海说,自己今年种了近100亩青菜头,预计能砍收40万斤。“每年春节前后到雨水节气,是收获青菜头的最佳时节。”

长江边上的涪陵,常年潮湿多雾,自古就盛产青菜头。125年前,涪陵人将青菜头腌制后进行脱盐、脱水,制成一种新型的腌菜“榨菜”。

每到冬春季节,涪陵就成了一座青菜头堆起来的城市。种植面积超70万亩、生产企业41家,带动16万农户、1700余加工户、60万从业者服务于榨菜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为推动榨菜产业发展,涪陵区还专门设有“榨菜办”。

小小的青菜头,历经125年的秋露冬霜,如今已长成年产值超过130亿元的大产业,形成从青菜头种子选育、青菜头种植、榨菜生产加工、榨菜附产物开发、产品销售市场拓展的完整产业链,并催生了A股市场首家酱腌菜上市企业,成为带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1898年,涪陵城郊商人邱寿安将川江一带盛产的青菜头腌制后脱盐、脱水,制成一种新型的腌菜,由于制作过程中要在木箱里榨除盐水,故取名榨菜。

得长江航运之便,嫩、脆、鮮、香的榨菜順江而下,榨菜的香味就这样从码头一路飘向全国,乃至更远的世界。自此以后,这碟属于涪陵人的佐菜,逐渐成了越来越多人喜爱的“国民下饭菜”。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原本快速发展的涪陵榨菜受物价波动、盐荒等因素影响,产量急剧萎缩。到1945年,涪陵榨菜产销量降到历史最低点。

新中国成立后,涪陵榨菜纳入国营经济体系,产品一度成为国家战略物资。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一批批企业与个体加工户让古老的涪陵榨菜重新焕发了活力。加工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是传统坛装榨菜比例的不断下降,更适应市场的方便榨菜比例逐年上升。

2000年,因为三峡蓄水时的搬迁,傍水而建的涪陵榨菜集团用1.4亿元移民迁建资金对榨菜产线进行工业化改造,带动了整个行业转型升级。


过去十年来,涪陵榨菜加速转型,龙头企业投用国内榨菜行业首条智能化生产线,并加紧建设智能化程度更高的榨菜城;涪陵当地发布榨菜指数,通过大数据分析,实时展示全产业链动态;推动产品结构优化,目前已形成四大系列100余个产品品种,产品销往全国各大中城市及县乡市场,并出口远销80多个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