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带动百姓致富?
——以区域公共品牌为依托,以“吃住游娱购学”需求为导向,拓宽产业发展思路,丰富衍生产品,促进消费与文化、旅游融合,升华优质农产品品牌价值内涵
产业发展兴旺,农民干劲十足,腰包逐渐鼓了起来。
2017年,贵州游鱼河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看中了久安乡位于阿哈湖上游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生态优势,通过租用村集体建设大棚、流转农户土地等方式,在久安乡打通村发展草莓种植,成功推出草莓品种“红颜”,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
“这些年来,我们坚持高品质高标准发展打通村的草莓产业,并成功拿到了有机认证转换证书,还通过与合力超市、盒马鲜生等企业合作,市场口碑越来越好,每亩草莓产量3000斤左右,批发价能达到每斤20元,每亩能带动就业100人次。”久安乡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廖承诚说。
花溪区还通过搭建“村呱呱”销售平台,将农家乐、民俗、休闲娱乐和新鲜草莓采摘、草莓深加工产品等结合起来,建立“花小莓”冻干加工中心,研发“花小莓”衍生产品,草莓雪花酥、草莓红茶、草莓牛皮糖、草莓糕等文创食品,深受消费者喜爱。如今,花溪草莓种植面积达3000余亩,产值约达2.5亿元,直接带动本地农户务工13万人,带动农户工资收入达1980万元。
“品牌的溢价率不高,仅仅是后备箱经济,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上还处于初级阶段。草莓产业的发展,还有很多的路要走,不仅要解决产业单一、资金需求和草莓产业保险空白的问题,更要在夏季草莓的开发利用上做文章。”花溪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说。
采访中,记者从各地制定的农业品牌化发展方案中不难看出,完善品牌农业政策支持体系、健全品牌发展法治保障,鼓励龙头企业利用品牌资源进行扩张和延伸,强化科技对品牌价值提升作用等问题越来越被从业者重视。
贵阳在创建农产品品牌的基础上,鼓励和引导品牌农产品主产区根据自身产业特色、自然生态、民俗文化等资源禀赋,发展特色餐饮、民宿、购物、娱乐等配套服务设施,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与文化、康养等多产业融合发展。
随着品牌建设的持续深入推进,提升新营销渠道、构建新消费模式、推进新产品研发、健全供应链体系,推动农业产业标准化、规模化、智慧化,必将成为贵阳农业品牌化发展的引擎,势必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跑出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