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是一种信任关系,也是区分同类产品或服务的识别标志。它可以大幅提升人们的消费体验,并降低人们的选择成本。社会越成熟,名牌效应越明显。
随着中国教育供给方式的日趋多元和对学校选择性的增加,今天的教育市场已经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与竞争阶段——品牌竞争时代。打造学校品牌是学校进入市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大教育”需要塑造“大品牌”,“大品牌”能够促进“大发展”。品牌如同市场一样,是按照其客观规律运作的。校长必须瞄准教育市场,增强品牌意识,规划品牌战略,学会经营学校。
经营学校,归根结底是经营品牌。市场条件下,学校成了提供教育服务的市场主体,学校“任务由需求确定,绩效由社会评价,命运由市场掌握。”学校由管理走向经营,已经是必然的选择。
在教育需求多元和选择性增强的今天,许多沿袭着传统行政管理模式的学校,遭遇发展瓶颈,被市场无情淘汰,而那些渗透品牌理念,引入品牌运作模式,确立品牌竞争机制的学校则充满着活力和生机。
“管理”和“经营”是两种不同的学校运行质态。
管理要效率,经营讲效益。管理学校,核心是如何提高个体和群体的工作效率,目标指向是完成任务;经营学校,核心是如何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目标指向是生存发展。
管理学校着眼于学校内部,重在“练好内功”,是封闭的;经营学校则要关注学校在市场中的地位,必须“内外兼修”,是开放的。管理学校,强调照章办事,常用词是贯彻、落实、执行,是被动的“等靠要”;经营学校,强调不断创新,常用词是服务、满意、品牌,是主动的“谋发展”。
品牌有三度:“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品牌当道的今天,如果我们参照品牌资产的这三项基本标准来衡量中国本土教育品牌,很容易发现问题的严峻:绝大多数学校品牌意识淡漠,品牌内涵空洞,品牌规划混乱,品牌管理荒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