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伦敦立马选择拥抱了电灯,由于电灯在发明初期的确成本相对高昂,同时伦敦煤气灯的规模效应让当时的煤气灯的确有价格优势,加上煤气照明公司殊死游说政府,戏剧性的事情发生了——
工业时代桥头堡伦敦变成了最后安装电灯的主流都市。
当变革来临,最大的优势随时可能变成最大的劣势。
二、中国和美国的错位竞争
中国和美国的错位竞争的故事也非常精彩,在改革开放之前,和美国相比,几乎在所有方面都处于劣势,但随着贸易和流动再加上技术革命,中国的很多劣势居然就硬生生变成了优势——
1.中国没发达的信用卡支付体系和小费文化,于是在移动支付兴起的时候,中国人民比任何一个国家都更快速接受了移动支付,如今,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在数量和交易笔数都比美国的Apple Pay等移动支付产品要高一个数量级。
2.中国没有发达的零售体系,也没有超高的汽车保有率,所以我们做不到像美国人一样周末一家人开车到郊区的大型超市去一次性采购,因此中国的电商就更容易发展起来。
3.中国由于快速的城市化导致了更大的城市居住密度,和美国人分散居住在城市周边郊区相比,我们的物流成本就更低,我们的外卖体系也能更快速地建立,而美国那种稀疏独立屋居住环境让外卖和物流成本始终居高不下。
图源:David Rand
4.中国由于人口众多,在很多产业都有着极高成本优势,比如AI产业,这个产业需要很多人工数据标记。
今天,许多AI公司把数据标记的工作外包给了河南驻马店等众多地级市的专门做外包的公司。
在那里,一个中专生或者高中生就可以在一台电脑前对着无数的图片不断点动鼠标,标记图片中的“交通灯”、“行人”、“小猫”.....等无数需要人工打标签的内容,只需要很小的人力成本。
而这个成本在美国很难做到。
睿金科技位于河南郏县的AI厂房
.......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曾经的劣势如今都变成了优势。
很多历史学家在分析为什么中国在明末就有了资本主义萌芽,但最后并没有诞生工业革命的原因时,其中一个分析结论是——
那时的中国和英国相比有着巨大的人口优势,因此人力成本特别低,于是机械化等任何降低人力成本的方向在中国都不受欢迎,在这样的系统内,是不可能发明出以节省人力为出发点的蒸汽机的。
以上两个是国家层面的竞争,下面我们来看公司和产品层面,优势和劣势是如何在一个变化的系统中进行转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