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李慧莲 赵海娟
加快品牌建设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内在要求,也是参与全球竞争形成新优势的核心要素。因此,如何抓住以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带来的重大机遇,建设好“品牌中国”就显得十分迫切。
由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牵头、中国经济时报成立的“我国品牌建设与传播课题组”在2017年至2018年上半年实地调研6省18市后认为,品牌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合力才能取得预期成效。在此过程中须平衡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从政策层面看,要完善顶层设计与政策架构,制定品牌建设战略,完善品牌建设制度环境;要进一步加强品牌文化建设,培养民众消费自主品牌的意识;要构建完善的品牌建设服务体系;要借力全媒体,搭建快捷有效的品牌传播平台;要加强品牌建设专业人才的培养;要增强中国品牌国际话语权、规范品牌评价体系等。
平衡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调研发现,品牌建设与传播是一项系统工程,多方合力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在品牌建设的过程中,要平衡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双方需明确自身职责,确保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
1.政府应发挥引导作用。由于我国还处于质量经济阶段,要想推动我国品牌建设从初级阶段进入更高阶段,政府的作用还很关键,不可或缺。但政府要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做企业背后坚定的支持者和服务者。政府的主要职责是承担引导和服务功能,为企业品牌建设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社会氛围。
2.企业应发挥主体作用,激发内生动力。企业是品牌价值提升的最大获益者,亦是品牌建设的主体。企业要增强品牌意识,通过提高产品品质、制定符合公司实际发展的品牌建设与传播战略等措施,不断激发企业内生动力,提升品牌价值。
完善顶层设计与政策架构,制定国家品牌建设与传播战略,完善品牌建设与传播的制度环境
课题组建议,我国应在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把握好品牌经济后发优势,加快推进品牌建设与传播的顶层设计、政策架构和阶段性推进工作部署。要从战略的角度制定符合国情的品牌建设体制机制,完善品牌发展的制度环境、法治环境和政策环境。
1.加快制定品牌建设战略规划。建议加快制定国家层面的品牌建设战略规划并列入国家发展规划,明确品牌建设的重点方向、目标和阶段性工作重心。探索建立由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财政部、中宣部等多部门参与的部门联动协调工作机制,成立品牌建设领导小组或者联席会议,作为政策性议事职能机构,定期召开品牌建设工作会议,推动品牌建设战略的制定和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