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网站二维码

点击加入广元市质量品牌协会
服务指南
通知公告
协会动态
品牌人物
品牌故事
行业资讯
会员风采
今日聚焦
品牌视点
品牌管理
爱上广元造
党建园地
网站首页
苍溪:一片庭园的三次跃升
来源:广元新闻网 | 作者:品牌广元 | 发布时间: 59天前 | 1542 次浏览 | 分享到:

初冬,地处秦巴山脉南麓的苍溪县群山苍翠,远山果林层层叠叠不减绿意,近山农业园区热火朝天,山脚下青瓦白墙庭院错落,描绘出一幅天人合一的田园美景。

时间的指针拨回40多年前,这里全然是另一番景象:土坯房配烂泥路,房子四周是杂草,农民“缺钱”矛盾突出,超过一半人口处于绝对贫困状态。

为破解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难题,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苍溪县以庭园为依托谋乡村发展,几十年如一日,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一届接力干,经过开发小庭院、庭院到庭园、产村一体、“大园区+小庭园”、“三园联动、融合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等螺旋式发展阶段,实现了吃饱肚子、摘掉穷帽子、迈步共同富裕目标的三次跃升,最终与现代化图景相约。

一片庭园的产值空间有多大?为什么能够实现三次跃升?11月中旬,记者来到苍溪县,近距离观察该县用40多年改革实践给出的答案。

苍溪县环嘉陵江经济带一角。  刘徽 摄

非耕地上开发小庭院   让农民“既吃饱肚子,又怀揣票子”

“靠边角地种点梨,就能当饭吃?”运山镇双牌村村民文笃理至今还记得43年前同村人问他的话。

彼时,农村改革的一股清泉正在苍溪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涌动。文笃理准备响应党委政府号召,把老屋背后的荒地翻整一下种上雪梨,没想到却遭到同村村民“泼冷水”。

1981年,苍溪县农村已渐渐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的吃饭问题虽已基本解决,但“养鸡换油盐,养猪为过年,省粮卖点零花钱”的困境依然没走出来。对于一个山多、平地少、优质耕地更少的农业县而言,要让占全县总人数90%以上的农村人口过上“既吃饱肚子,又怀揣票子”的日子,应该怎么走?

“用好房前屋后的非耕地!”县委县政府决定问“边角地”要产值,在全县农村大力推行整理农房四周的荒地、坡地、沙地,用来发展小果园、小桑园、小茶园、小渔塘、小药园等。种植雪梨,是当时着力推广的项目。

然而,对于大多数习惯了种植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的农民来说,要花钱去种不能“当饭吃”的果树,他们不愿折腾。

文笃理和另外三名村民在大家的质疑声中,当上了村里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四人分别买回100株梨树苗,绕着房屋四周的边角地种上。“即使种出来换不到钱,最多就是浪费几年精力。承包地的粮食还种着,饿不着。”文笃理说,当年他一边担惊受怕,一边怀揣着希望,“总要试一试,才知道会不会成功。”

改土、栽种、施肥、管护……一番努力没有白费,3年后,文笃理家的雪梨树开始大规模挂果,个头喜人,甘甜可口。文笃理把梨子背到县城,以每斤1.5元左右的价格出售,供不应求。这一刻雪梨“甜”进了他心里:“这比种庄稼收入高啊!回去后,我还要再买些苗,多种点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