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日报全媒体记者 冯小珈
近年来,利州区始终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建设大蜀道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康养度假胜地游客集散消费中心为目标,坚持全域规划,突出“一心两片”产业布局,着眼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推动了全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顶层规划 推动文旅融合入佳境
文旅产业是一座城市的“名片”,如何让这张“名片”拿得出、叫得响,把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如何深耕品质,助推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利州在思考、在行动。
产业发展,规划先行。在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利州区以建设大蜀道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康养度假胜地游客集散消费中心为目标,加快打造“春赏花、夏避暑、秋观叶、冬戏雪”生态康养和“观田园风光、吃农家美食、住乡村民宿、品遗址文化”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拓展宣传营销渠道,巩固提升“女皇故里·康养利州”品牌,为全区文旅产业发展描绘了美好蓝图。注重绿色生态资源向特色生态产业转变,探索“旅游+文创”“旅游+康养”“旅游+工业”等融合发展路径,广泛植入场景体验、文化创意、智慧智能等为特色的多元业态,打造更多功能复合、业态多元的旅游载体,着力构建跨界融合、共生共荣的现代旅游产业体系。
“文旅产业如果没有项目支持,就犹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利州区委书记张勋图说,要坚持“聚焦项目求突破、彰显特色创品牌、扩大增量兴产业、完善服务强配套”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突出项目引领,深化文旅融合,精准谋划一批打基础、补短板、利长远的大项目、好项目,以此带动农旅、文旅、商旅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因地制宜 打造全域旅游新格局
如何加快文化和旅游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利州给出的答案是:因地制宜,不断加快旅游景区建设、文旅产业提质增效。
利州素有“北方的南方、南方的北方”之美誉,青山常绿、繁花似锦、碧水如镜。谈及位于白朝乡的月坝湿地,很多市民都会自豪地说:“推窗见绿,出门进园,环境很美,空气清新,一家人经常去玩。”
作为四川首个高山湿地保护小区,月坝在利州区文旅融合大潮中迸发出新的生机。该区通过因地制宜进行生态修复,将曾经荒芜的月坝沼泽地变身为遍地有风景、处处是画卷的迷人景区;围绕罗家老街历史文化与近月湖自然景观等特色资源,不断推进月坝旅游度假区整体保护开发与提档升级;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升月坝湿地小区环境卫生质量,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黄蛟山游步道及景观设施、乡村旅游公路概念性规划设计,丰富度假区项目类型……
月坝,从曾经的“空心村”转变为如今的“网红村”,村民在家门口就吃上“旅游饭”,月坝旅游度假区的繁荣见证了利州文旅产业的蓬勃兴起。如今,“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镇一品牌”的全域美丽画卷在利州徐徐展开。
丰富业态 激发文旅市场新活力
如何发展夜间经济,刺激内需,满足群众多样化消费需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文旅经济如何实现大幅增长?
利州以“水”破题,配合推动“两江四岸”综合改造提升项目,打造沿江经济新业态,持续优化外部营商环境,推动夜间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不断拓展提升夜间经济“成色”。
盛唐文化栖凤湖体验区、夜市经济新引擎凤街、文化体验休闲商业街区“大华·1939”……在“两江四岸”综合改造提升项目的推动下,上河街、下河街、东山记忆、两江口、三线记忆120厂、东方鹭岛·鹭岛里等10个夜间消费集聚区被嘉陵江、南河“两江”串珠成链,“十公里沿江夜间经济带”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休闲、旅游、消费,直接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利州围绕旅游要素,推出则天女皇筵等名宴名菜名小吃、“利州造”土特产、白花石刻等特色文创产品,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策划特色活动,以花为媒,开展“花开利州·只此青绿”赏花季系列活动,推出5条赏花路线,含运动、观景、露营、温泉等多场景多元素的特色文旅活动,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分众化、高水平的文旅需求。创新推出“她经济”沉浸式消费活动,培育消费新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