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三园联动”推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全程探索建立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体系——
盘活“土特产” 产业振兴跑出“加速度”
广元日报全媒体记者 唐彪
今年4月,广元茶产业携手广元文旅,相继在成都、杭州、重庆、兰州、西安等城市,举办“游大美蜀道 品广元好茶”系列推介活动,与5个城市茶叶经销商达成意向协议46笔、签约金额1.09亿元。
与此同时,广元充分利用成都大市场,抓住杭广协作机遇,开展优质农特产品“广供成都”“广供杭州”,推动广元农产品“上网络、上云端,进酒店、进餐馆、进家庭”,让好产品卖出好价格。今年以来,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
……
春播种,夏长赢。
喜讯连连的背后,是在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体系的有力支撑下,广元持续盘活“土特产”,产业振兴跑出的“加速度”。
大园带小园连庭园
三园联动抓实规模生产
枝繁叶茂的梨树一眼望不到头,具有川北特色的民居点缀其间,通社入户水泥路缠绕在山腰……初夏时节,走进苍溪县运山镇双牌村,立刻会被眼前的“悠然运山坝·美哉花果乡”乡村振兴壮丽图景深深吸引。
运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蓉介绍,坚持以苍溪梨等特色水果为主导产业,该镇建成特色水果产业园1.4万亩,人均栽种水果200余棵,形成了“无人不产业、无时不产业、无地不产业”的发展盛况,去年全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5万元。
在广元,成功走出“大园区+小庭院”产业融合发展之路的不只运山镇。
立足典型山区农业市市情,广元分类分产业制定适度规模经营指南,探索建立县建现代农业产业园、村建特色产业示范园、户办产业小庭园,按现代农业园核心区3000亩、村示范园100亩、户小庭园人均1亩标准,通过大园带小园连庭园,“三园联动”推进种植业基地规模化发展。
去年,广元组建起猕猴桃、茶叶等5个特色农业产业专班,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条、全方位服务产业发展。
目前,广元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5922个、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1146个,建成优质粮油、茶叶、红心猕猴桃等特色产业基地480万亩……
加工连存储强设施
各方协作提升产品价值
5月8日昭化降雨后,冯连春忙着招呼社员往稻田里关水,为20天后插秧作准备。
返乡创业的冯连春是昭化区万田种养专合社理事长,在当地党委政府及农业农村等部门的支持下,2020年在磨滩镇建起稻谷低温原料仓库、成品低温储存室和大米精米生产基地。
“就地存储、加工,让乡亲们种粮更有信心的同时,‘王家贡米’的市场竞争力也更强。今年,我们计划种5400亩。”冯连春算了一笔账:1亩“王家贡米”,只卖稻谷,群众收入约1400元;稻谷通过存储、加工后,可再为群众增收600元以上……
近年来,广元支持经营主体、集体经济组织建设清洗分拣、产品包装等初加工设施,开展农产品代加工服务,建设粮食烘干收储、果蔬冷藏保鲜设施,提高农特产品的商品性,延长农特产品货架期。
据统计,全市建成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设备3.6万台(套),农产品初加工率73%,建成粮食产后处理(烘干)设施101个,日烘干能力1400吨,年减损1300余吨;建成产地冷藏保鲜设施1800余个,静态冷藏能力13.5万吨。
合作加联合拓渠道
夯实保障助农持续增收
挖窝、播种、施肥、填土……5月5日,朝天核桃现代林业示范区转斗基地里,十多名群众在刚割了油菜的核桃林下种扯篼子小花生。
“油菜,花生,再加上核桃,一块地有了3种收益。”60岁的中子镇校场村群众王义平告诉记者,扯篼子小花生、朝天核桃都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关键是价格好,干花生能卖到二十多元1斤,还供不应求。”
去年以来,广元在全国率先整市建设脱贫地区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区,鼓励支持涉农的各类经营主体等,因地制宜采取探索推进立体种植、创新联农带农机制等方式,持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在此过程中,广元在142个乡镇(街道)全部建立劳务专业合作社,1715个行政村(社区)建立分社,去年实现劳务收入1.2亿元。通过推进“政担银企户”分险模式、创新信贷服务支农、培育“剪刀干部”“土专家”“田秀才”等有力举措,大力支持各类经营主体开展合作与联合,增强带农助农增收能力。
截至2023年3月初,全市园区2700余个经营主体与42.8万农民建立订单生产、托管代养等利益联结机制。其中,吸纳农民就近就业12.3万人,园区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2万余元。